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019-01-30更新 | 293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2019-01-30更新 | 3868次组卷 | 5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19-01-30更新 | 2947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19-01-30更新 | 6454次组卷 | 8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
B.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
D.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6 .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形成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欧洲共同体成立
2018-09-02更新 | 36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21世纪是“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兄弟般的联合不仅要求我们两个庞大的、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友谊和相互谅解,而且要求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武器的异同,训练的教材,以及在军事院校互换军官和学员的问题。它还应包括联合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基地,使现有的设施继续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

——1946年3月丘吉尔美国演讲

材料二   柏林墙倒塌已经近15年了,但今年9月份德国Forsa独立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却显示:1/4的德国人希望柏林墙依然耸立,东西德仍然是两个独立的国家。

许多原西德人表示,每年政府支付给原东德地区的800亿欧元的拨款过于庞大,大大加重了西部人的经济负担。而同时,由于原东德地区的失业率高,工资水平低,许多原东德人认为,政府对东部地区的财政支持还远远不够。

——2004年《环球时报》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此有何回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柏林墙修筑和倒塌的原因各是什么?
9 .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018-01-22更新 | 582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0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B.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主张贸易保护主义D.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