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西方学界的冷战研究形成三个学派。“传统派”认为,冷战作为一种“非战非和”的大国关系,是苏联“非理性”挑战与美国“理性”应对的结果。“修正派”认为,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及对抗的升级,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后修正派”代表人物加迪斯认为,苏联的政策行为使得美国公众和国会在政策制定者决策之前就选择了支持对苏遏制。在《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中,他研究了为何美苏经历40多年冷战却未陷入正面战争,称之为“长和平”。

文安立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冷战史新研究”的领军学者,《全球冷战: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一书,将冷战研究拓展到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认为“冷战是殖民主义以略微不同方式的继续”,“冷战既是美国史一部分,也是全球史一部分”。他的研究重视使用多国多语档案,《剑桥冷战史》由文安立等2071位冷战学者共同完成,从高端政治话题到日常生活,从领导人的决策到市井小民的普通经历,都成了冷战研究的话题。

——摘编自夏亚峰《英文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二十年:回顾、批判与展望》

(1)据材料,概括冷战时期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后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 . 冷战的原因:美苏两国____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____严重冲突、____尖锐对立。
2023-09-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5-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4 . 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攻势。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____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____解体。
(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____趋势不可逆转。
2023-09-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5-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呈现出什么特征?它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有人根据图2中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亲切交谈的现象做出了如下推断:美苏“阳台对话”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一推断对吗?为什么?

材料二   在后来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中,国际秩序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稳定。


(2)这一时期国际秩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有哪些?
2024-01-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开始,美国调整对日政策,以日本取代蒋介石政府作为称霸亚太地区的支柱,迅速同它缔结片面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0月,美国同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先后缔结《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美澳新安全条约)》,这两个条约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起,被杜勒斯描述为“就像一个车轮上的许多轮轴那样”,使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初步建立起“遏制共产主义”的纵深军事体系。19531954年,美国先后同南朝鲜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力图拼凑“东北亚防御联盟”。19549月,美、英、法、澳、新五个西方国家同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一起,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国以“自助和互助”的办法“防止和反对受外界指挥”的“颠覆活动”。至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体系基本形成。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影响。
2023-08-26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2023届高三考前诊断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冷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国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战争临近结束时,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随着和平的到来,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大同盟走向分裂,并为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际政治学通常以“极”为单位称谓世界格局。“极”的实力由多种要素构成,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关注的焦点是主要政治力量,即区域性或全球性大国。而今天,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中国的发展是文明型力量,强调的不是对抗或改造,而是构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不仅体现在新型国际关系、新理念中,也体现在合作倡议的具体落实中。

——摘编自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并列举中国文明型力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2023-02-15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2-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前,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召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维护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多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多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的历史是“主义”相互对立的历史。雅尔塔冷战格局把这一对立引上了极端,至少在二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成了划分敌友的唯一分界线,而国家的安全利益、重大的政经济利益也莫不取决于此,最终世界格局呈现美苏两极化。由于两国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战争爆发,而通过“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呈现出一幅历史的全新画面。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并不能单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可以说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多极”和“单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体系,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2023-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构建起“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欧国家历史地位的提高,西方一些历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幼稚与荒谬。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建立在“欧洲中心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体系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史学界进行了认真反省与思考,一些学者如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开始用全球文明的视野来重新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也谈“欧洲中心论”》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有关全球史的论著不断涌现。在全球史的起点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一是1516世纪,二是1718世纪,三是20世纪。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全球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形成的,而不是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全球史。

——摘自张一平《全球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全球史的起点”,或提出新的“全球史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