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美国出现后,苏联等国宣称“艾滋病是美国军方制造的生物武器”;里根总统专门成立“积极措施工作组”加以应对。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A.对峙重心逐渐转移B.争霸态势转变
C.抢占医疗科技前沿D.固守冷战思维
2023-07-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5年4月初,美国战略情报局在一份绝密报告中称,一旦战争结束,美国要面临比日本和德国崛起更为危险的局面,如果美国袖手旁观,苏联势必作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不仅会控制整个欧洲,而且同时称霸亚洲。这一报告(     
A.暴露了美国遏制苏联的企图B.揭开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序幕
C.直接激化了美苏两国的矛盾D.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升级
2023-07-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之音”从1948年开始,专注于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传广播。苏联则使用设备干扰“美国之音”等电台针对苏联的宣传活动。此外,苏联还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等电台,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宣传。这表明(     
A.美苏对抗主要形式发生变化B.美苏着力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
C.美苏两国加紧争夺中间地带D.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2023-07-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哈佛大学的学生们在1968年散发的一个小册子中提出一系列诉求,包括明确要求哈佛废掉校园里的“预备军官训练团”。这主要表明他们(     
A.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B.对高等教育体制的严重不满
C.旨在推进高校制度改革D.要求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关系
5 .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这体现了(     
A.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B.社会主义国家曲折发展
C.战后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结束
2023-07-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新上映的美国电影《红色威胁》讲述了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同年,苏联电影《易北河会议》上映,揭露了美国在德国阿尔滕施塔特地区的一系列恶行。材料说明(     
A.影视创作折射意识形态斗争B.两极格局对峙形成
C.美苏政府刻意丑化对方形象D.美国率先发起冷战
7 .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西欧各国昔日是美国的被保护国,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也敢同美国分庭抗礼。这表明(     
A.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原因
B.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霸权
C.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D.日本和西欧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023-07-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解释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真实发生的过去’(the past as it actually happened);只能有对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终极的;每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他们不仅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而且有义务这样做,因为的确有一种求答案的迫切需要。”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从国际体系的结构而言,德国的崛起和欧洲同盟体系的僵化是两个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实力迅速上升;引起了英国对于自身霸权的担忧,英国开始放弃了其扮演欧洲大陆外交均衡者的角色,1904年与法国结盟,1907年与俄国结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德国看到自己处于被包围之中,也加强了与奥匈帝国的联盟关系。从国家层次来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是多民族国家,都受到正在兴起的民族主义的威胁。而德国国内的社会问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从领导人的角度来看,平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领袖们的特征。奥皇、俄皇特别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材料二   冷战及其起源是世界当代史研究的热点。中外学者围绕冷战起源中谁是主动挑起者、谁是被动迎战者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关于冷战起源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主要的主张者
①美国霸权论: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多为中、苏(俄)学者、也有部分西方学者
②苏联扩张论:战后苏联企图推行世界革命使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流行于西方政界与学界,特别是英美学者
③美苏共振论:冷战是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部分中国学者
④英国推动论:冷战的主力是美国,但英国等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也起了推动作用部分中国学者
⑤综合作用论:冷战的起源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中国学者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的解释视角。并结合所学,补充2个其他视角。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3-07-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沙皇俄国在持续三年多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遇惨败之后,希望把普鲁士作为盟友以联合打击奥地利。作为普鲁士在德意志范围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地利在1859年与意大利的战争中实力被削弱。英国始终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希望各国相互制约,不希望欧洲列强中的任何一方过于强大,因此英国想利用普鲁士牢牢牵制住法国。法国则希望德意志境内两大邦,普鲁士和奥地利内部相争,自己不费力气获取渔翁之利。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最后通过发动三次对外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无力继续进行激烈对抗,冷战局势明显缓和。苏、美、英、法由长期以来反对两德重新统一,转变为默许和支持,德国统一被重新提上日程。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1986年12月31日的新年文告中特别强调德国要重新统一,他反复强调,联邦德国在统一问题上坚定不移,并制定和实施了强有力的统一政策。在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磋商后,1990年联邦德国合并民主德国,德国最终完成统一。1990年再度统一的德国不仅在政治上是欧洲的大国,而且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统一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德国合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动摇了二战后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雅尔塔格局,宣告欧洲新时代、世界新格局的到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斯文《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的政治经济原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和1990年实现统一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0年德国统一的影响。
2023-07-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观察下图,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在地理位置上占据明显优势B.国际斗争战略主动权在美国一方
C.苏联切断了通往柏林的陆空交通D.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2023-07-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