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2020-07-24更新 | 22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2020-07-11更新 | 4317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3 . 1990年 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
4 . 如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该政策

A.对欧洲联合具有决定作用B.缓解了战后各国经济危机
C.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影响D.实现了对欧洲的有效控制
5 . 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战后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政策和主张,其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6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过去杜鲁门到约翰逊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延续性不同,尼克松至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增强B.美苏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分歧
C.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D.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7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表明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B.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C.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8 . 20世纪60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和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B.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020-01-09更新 | 7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文)
9 . 1947年6月,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并宣布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最初对此表现出谨慎的兴趣,而后却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对苏联态度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市场已形成
B.马歇尔计划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D.西欧各国强烈反对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
A.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