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英、法、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4765日美国国务卿A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宣称:“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194843日美国总统B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援外法案”,法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必须尽快撒销关税壁垒,允许美国对其内部预算做某种程度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等。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欧洲政策的核心,掌管美援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A.B两个人分别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经济计划。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持续了6年之久,苏联卫国战争持续了4年之久,中国抗日战争则持续长达14年之久。二战后,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日的的有限性和作战效率的成倍增长,以及国际政治制约作用的增强,促使战争的节奏加快,战争的进程缩短,战争的坚决性、速决性更加突出。战争一旦开始,就将大量、集中地使用高技术兵器,不间断地实施全方位全纵深的猛烈突击,力求一举打垮或瘫痪对方,使其丧失组织有效抵抗的机会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目的未必要经过若干次战役的胜利才能达成,实现战役目标也不一定需要若干次战斗的积累,一场战争可能就是一次战役甚至一次战斗,首战可能就是决战。如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仅100个小时。但由于战争复杂程度的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准备时间也相对延长。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局部战争待点形成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对日方针在1945-1955十年间有重大改变:从占领最初的彻底摧毁日本逐步转变为扶植日本垄断资本复活。从1950年起……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为将日本作为西方世界的亚洲工厂和反共屏障。正是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促进了日本垄断资本的复活和在复活基础上的高速增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二战后日本取得的经济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4 . 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

主题: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强大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同年,美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1947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苏、波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等6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卡片二

主题:20世纪5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

1.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1057年,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4.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2020-12-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西方“冷战”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下崛起的主要新兴力量。它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的积极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11月,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8 .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它的历史影响依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看来,抵制欧洲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式器在于他的世界新秩序。斯大林不断公开强调苏联在推动世界革命中的领导角色,使得双方猜忌不断增加。在美国,带有政治内涵的意识形态占据着统治地位,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存在着反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关于战后政治秩序方面,盟国也试图寻求一致。苏联占领中东欧、进而破坏《雅尔塔协定》的举动,成为战胜国反目不和的核心原因之一。在19441945年,从地缘战略上“争夺空间”(的想法)是伴随“争夺资源”的措施而产生的。二战结束阶段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或许是:当美苏两国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对峙时,虽然它们仍在结盟关系中,却不仅开始划分利益范围,而且还竭力寻求那些技术、专家以及在军事或政治.上可资利用的知识。

——摘编自贝恩德.施特弗尔《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

材料二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5~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带有政治内涵的意识形态”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为什么说“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国一系列建设的实质。
(3)综合上述,扼要说明材料一、二在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上有何不同?
2020-11-13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防务问题进入美国决策者的视野。1954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地区集团以向共产党国家施压,防止在越(南)法军士气崩溃,并强调这种地区集团的威慑性质以及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思想。日内瓦会议结束后,英国在东南亚条约组织问题上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1954年9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八个国家在马尼拉召开会议,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美国参议院及对外关系委员会以14∶1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条约及其议定书。缔约各方对该组织的成立都表示满意,英国认为该组织可以保卫马来亚和香港,澳大利亚认为美国第一次承担了保卫“一般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和“一般意义上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义务。对于巴基斯坦等亚洲成员国来说,虽然在政治方面面临诸多风险,但它们有望因此获得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但该组织在1960-1962年老挝危机中无所作为,以及由此导致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使得该组织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衰亡。

——摘编自刘雄《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影响。
10 .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同英、法等国结成以它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阵营,到处制造紧张气氛,甚至发动侵略战争。它们在欧洲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冷战”;在亚洲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施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政府坚持了20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也已日益破产。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制造紧张局势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