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战争力量朝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
西欧参加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不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大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有力后盾
C.西欧对美国的控制不满,极力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018-07-0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部分区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2018-06-09更新 | 3710次组卷 | 6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内战为超级大国的冲突提供了另一个舞台。美国总统……警觉到……苏联有可能会扩张到东地中海地区”,于是推出了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D.“铁幕”演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2018-04-08更新 | 1302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反映的二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编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018-03-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四幅图片的反映的准确信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C.美苏“冷战”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8 .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
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2)材料阐述了戴高乐欧洲观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请依据材料列举答题要点。

材料三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年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年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

2018-03-0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合并的三个机构是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货币联盟
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02-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