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
2019-01-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I历史试题
2 . 史学家评论说:1991年“八一九”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这表明“八一九”事件
A.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
B.导致了“独联体”的形成
C.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实权
D.其实质标志着苏联解体
2019-01-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I历史试题
3 .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乐·舒曼提出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管理之下,这即“舒曼计划”。随即美国指出,该方案是“建设性的”,是“鼓舞人心的”;苏联则对其强烈谴责,认为“煤钢共同体”是“大陆钢铁卡特尔”。这说明
A.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这一经济计划被严重意识形态化
C.“煤钢共同体”已成为超国家机构
D.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4 . 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八国缔结的地区性军事同盟条约《东南亚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正式生效。条约由序言、正文、美国的“谅解”条款和议定书组成,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对这一条约产生的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世界处于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状态
D.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
2018-12-0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卷历史试题
2019·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
2018-10-15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但经济全球化却使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1949年3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l)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

时间事件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7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在
A.美苏争霸中
B.欧盟产生后
C.冷战结束后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
8 .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2018-09-26更新 | 307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二战结束后,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导致英国这一变化的内在因素是
A.美国的强势崛起B.经济实力的削弱C.海外殖民地丧失D.两极格局的形成
10 .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极权政权”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B.民主主义国家C.君主立宪制度D.社会主义国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