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遇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多极格局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而这一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或者说是“去美国霸权化”。

——崔立如《多极格局与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这个时髦的字眼风靡一时,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与其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渗透和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强大的文化冲击波,一个国家,只要不是闭关锁国,她就不可能不受异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与其说是用同一代替差异,还不如说是为空间和地域的新型互动、全球与本地的崭新联系提供了机会。世界各地的人们之所以吃肯德基、麦当劳,是由于这种卫生、便捷的快餐方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便有了市场。人类文化的演变,不是一时“西化”一时“东化”,而是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较低的文化进步到较高的文化是单元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的聚合和汇流。

——摘编自袁铭《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现象》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国内外学者研究颇多,文献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逆全球化来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处于开始阶段,对于逆全球化,很多学者倾向于把反全球化等于逆全球化,但逆全球化有些新特点,逆全球化又被称为去全球化,以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竞争背道而驰。是指重新赋权给地方和国家层面,这样看来,全球化在消解国家和地区意识,而逆全球化是在唤醒国家或地区意识。全球化的中心是世界主义构想,那么逆全球化则类似社群主义,回归小我。

——摘编自廖晓明《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等


围绕材料主题,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写篇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历史短文。
写作要求:
(1)以文章形式呈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
(2)内容全面,表达准确,语句通顺。
内容要求:
(1)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的原因。
(3)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4)以中国为例谈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2021-03-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今天被称为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划分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那是用来修饰这些殖民地的形容词常是“落后的”,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带有外交辞令的术语“欠发达的”,在联合国,甚至越来越常使用一种更为婉转的说法“发展中的”,尽管这个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在过去那些时代,殖民地人民的落后被视为理所当然,那些帝国的存续则被视为合情合理。当人们偶然考虑到殖民地的落后根源时,一般先进的理论也往往带有种族偏见和自我服务色彩:“土著”未曾对改善其生活水平的种种机会作出反应,宁愿过着一种闲散自在的生活,满足于仅能维持生存的水平,他们拒绝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计划和承担责任。如果对这种反常的态度加以解释的话,人们往往会将其归因于气候恶劣、种族低下或种种宗教清规禁忌。人们通常非但不会把殖民统治看成是普遍落后的原因,反而还会将其当成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种辩白今天倒是很少听到了……通过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第三世界的“欠发达”与第一世界的“发达”,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二者在机体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的。后者如今的过度发展与外缘地区的欠发达,其程度上是相同的。“发达”与“欠发达状态”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


阅读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提炼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6-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文。

内容包括: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写作要求:

(1)自拟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题目

(2)内容全面,逻辑严谨,过渡自然,字迹工整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
—— 尚诤《最早的纸币 北宋“交子”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纸币最早诞生于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图一 秦统一中国后发行的圆形方孔钱 图二 1900年庚子京局制造的光绪元宝铜圆
(2)提取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铸造技术对这两种不同时期使用的货币进行比较。
材料三:以下是史学界关于论述欧美关系的几段资料:
1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在《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写道:“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崛起后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欧洲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得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3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她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么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得演讲(1947年)
(3)近代以来,欧美之间联系已日益密切。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欧美关系作一全面的判断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016-11-27更新 | 5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周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