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并引发社会经济、生活等一系列变化。

1967年,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组建东南亚国家联盟。

60年代,美日经贸、政治摩擦逐渐频繁,70年代,日本强调要发挥其政治地位和作用。

60年代,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掀起高潮,也促进了女性争取民主权利运动高涨。

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70年代,越南、老挝、柬埔寨相继挫败美国侵略,实现独立或统一。

1972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一致行动,限制对欧美的石油供应,引发石油危机,加重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但由于民族、宗教以及大国等原因而冲突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并加以阐述。(要求:特征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并加以阐述。(要求:特征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当市场经济插上工业革命的翅膀,人类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生产可以将原本无用的物质大规模地转变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物质财富大量涌现和积累。在此基础上,以积累物质财富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精神得以产生,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这种“囤积倾向”注入市场经济,就形成了普遍性社会心理,即追求“源于占有的快乐”。无节制的占有欲望和无止境的经济增长需要无限广阔的市场。只要市场空间足够大,经济增长就具有无限的扩展性,直到全世界都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巨流。以交换行为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依赖于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冲破国家界限实现一体化的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在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世界经济系统中,任何国家或经济体如果试图走封闭发展的道路,终将丧失活力,自绝于繁荣,或者被市场经济的洪流所淘汰,或者被市场经济吞噬而重生。

——摘编自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一兼论“一带一路”的互通观念》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20亿美元,是2000年的78倍。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中国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对六大洲投资的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以外,热点国家(地区)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代理出口、设立出口部、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成为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埃森哲《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材料二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储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摘编自黄卫平《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表现。
(2)从材料二中提取“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通常带有民族主义或例外论的色彩,而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也存在于历史学家当中,以致令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批评。

世界史研究的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历史学者往往竭力追问哪个地区更好,为何此地区成功而彼地区失败,为何西方衰落而东亚崛起等问题。很多学者在反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同时走向区域中心主义,但后者也可能成为必须被克服的另一个盲点。

……至此,我们遭遇了第三座壁垒,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人类中心主义。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定义着我们这一学科的特征,而今,如同古老的民族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一样,遭受到挑战。在新一代史家看来,世界史应当不仅聚焦于“人类之网”,也应关注“生命之网”,亦即这个星球的生态。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什么是世界史》


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请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加以评析并形成新的见解。(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6-28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特点
萌芽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易的兴起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

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世界经济实体,因为这个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我们名之为中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

(中心区各强国中)某一中心国家实际上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同时在生产、销售和金融方面优于所有其他中心强国,这种暂时的顶点就是我们所称的霸权。


问题在于,称霸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国家,它也就开始衰落。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期间,曾经塑造了战争并分化了人类的地缘政治联盟一个接一个地蒸发了,在它们之后留下了一个同时充满了希望和危险的无国界世界。不再有欧洲帝国霸权,新独立的国家从印度到加纳,从印度尼西亚到越南,都促进了一个没有帝国的世界的新生。.……当代世界重组之初,这个世界处于分解状态,而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分解带来了一种新的整合,在技术和经济力量的带动下,国家的界限被突破,全世界的人们通过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复杂网络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6-0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这个时髦的字眼风靡一时,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与其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渗透和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强大的文化冲击波,一个国家,只要不是闭关锁国,她就不可能不受异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与其说是用同一代替差异,还不如说是为空间和地域的新型互动、全球与本地的崭新联系提供了机会。世界各地的人们之所以吃肯德基、麦当劳,是由于这种卫生、便捷的快餐方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便有了市场。人类文化的演变,不是一时“西化”一时“东化”,而是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较低的文化进步到较高的文化是单元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的聚合和汇流。

——摘编自袁铭《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现象》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