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时间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非洲
1750年19.20.113.1
1850年22.72.38.1
1900年24.95.17.4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全球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依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首先,“一带一路”具备强大的经济投入,将建造更多基础设施,像公路、铁路以及船运等,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将成为精彩的范例,供国际社会在推进不同地区之间合作时参考……“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脚步”。这将充分调动沿路国家未充分开发的增长潜力,也将极大缩短欧洲和中国陆路交通的时间,未来东西方贸易将更便捷,成本更低。

——《南方周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概括材料二中各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世界意义。
2024-03-1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1)发布了关于亚洲未来的报告,概述了亚洲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跻身世界最大的企业之列。2018年全球500强排名中,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企业中有210家是亚洲企业。二是亚洲国家生产的商品更多在本地区销售。这也意味着亚洲国家可以生产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在走低。三是整个亚洲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正在加深。如今,52%的亚洲贸易为区域内贸易,企业建立起日益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四是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亚洲拥有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22亿)。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截至2019年4月,在全球331家独角兽企业中,亚洲拥有119家,超过1/3.亚洲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全球占比很大,而且成长速度远远高于西方。

材料二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日韩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中日韩关系也骤然升温。2019年8月,中日韩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成都会晤,并在杜甫草堂种下一棵桂花树。安倍首相说,考虑到成都曾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蜀国都城,“(日中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国、吴国、蜀国”,他们之间不是“互相争斗的关系”,他希望三国“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现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日韩都有摆脱美国控制的迹象,于是中日韩整合,包括三国自贸区谈判也出现转机。这次共同抗疫也是三方加深合作的新机遇,三国可以共同努力、守望相助,包括建立协同防控疫情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8集·我们亚洲—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亚洲崛起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有利因素及意义。
2023-01-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不同性质国家之间开展普遍性外交联系。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扬、郭立桥《新型国际关系内涵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现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次会议上我国提出的方针,并分析“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
2023-08-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之后的近千年中,古代中国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的。直到唐朝灭亡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亚洲内陆地区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才不断凸显,最终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纽带。特别是16世纪之后,由于欧洲人既找到了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的航线,又发现了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的航线,从而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为环绕地球的航线,成为全球化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龚缨晏《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帆船逐渐从印度洋退出。进入16世纪以后,仍与中国有联系的海外国家,仅限于日本和菲律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一些国家。而且,由于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被殖民者控制,因而彼此交往的内容也有所变化。

——摘编自陈高华、陈尚胜《中国海外交通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其目的就是密切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的关系,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特征,并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中国帆船在远洋贸易中“退出”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积极意义。
2022-09-30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44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一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早期全球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大支柱除世界银行外还有哪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世贸有何积极意义。并谈谈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022-03-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摘编自肖璞《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危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备注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85德国卡尔·本茨
和戴姆勒
汽车最早的
汽车
1893德国本茨开始生产
四轮车
现代汽车
工业兴起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
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9 . 某班学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近代早期世界贸易”的资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简述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的表现。

第二组同学搜集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百分比

年份
国别
17501800183018801900
英国1.94.39.522.918.5
德国2.93.53.58.513.2
美国0.10.82.414.723.6
中国32.833.329.812.56.2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概述表中英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组同学搜集到“全球化历程”的资料如下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任选一个“全球化波次”加以说明。(要求:时段清晰,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美提出的货币方案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美元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2021-01-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