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首先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需要。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在印度议会里说:“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它自己的安全……安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人们通常认为安全是由军队保护的,那只是对了一部分。同样正确的是,安全可以通过政策来保护的。一项同其他国家友好的谨慎政策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尼赫鲁认为“不结盟是根据我们最佳判断做出的唯一选择”,它能够保障印度的安全。因为不结盟能使对立的任何一方找不到攻击印度的理由,相反,对立的双方为争取中立的印度容易产生相互竞争,而这种“大国间的相互竞争是使印度免于遭受进攻的最有效保证”。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对美国政策》

材料二   1961年印度出兵收复被葡萄牙(北约成员国)占领几百年的果阿,在印度付诸行动之前,美国国务院就劝道:“使用武力收复果阿,有损印度的形象,违背了其外交政策。”但同时,美国也没有维护其盟国葡萄牙,而是认为“北约的任何成员掺和此事,将使事态变得更加严峻,无益于解决问题”,主张与葡萄牙“划清界限”。印度用武力收复果阿之后,虽然引起美国国务院和媒体的谴责,但当印度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愤怒时,美国就软下来,并解释这只是迫于国会和美国民众的压力。

——摘编自《在利益、理念与平衡间的选择——印度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的印度政策(1947~196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果阿事件中对北约盟国葡萄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葡萄牙的态度与印度当时的外交政策有何联系?

2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9 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 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 (相当于百万吨煤)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备注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85德国卡尔·本茨
和戴姆勒
汽车最早的
汽车
1893德国本茨开始生产
四轮车
现代汽车
工业兴起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
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制”两个阵营……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三   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的统计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美国欧共体日本
1965年2003700141328016304069890031757091290
所占%10070.538.1434.8815.854.56
1993年231125661824753699262625989962797624214204
所占%10078.954.2827.0827.1718.23

材料四,读下图


        

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参与空袭南联盟     “9.11”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极权政制”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其真实用意是什么?
(2)从材料二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3)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异同?
(4)依据材料三说明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高收入国家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对当时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5)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019-06-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00年前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采。”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如所示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二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指什么?二战后美元为什么能够取代英镑占据主导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如果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你应从哪些方面来劝说本国人民退出反经济全球化
运动?
2017-10-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秋广安二中高2016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44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一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曾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早期全球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大支柱除世界银行外还有哪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世贸有何积极意义。并谈谈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022-03-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8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遇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并指出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9 .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二   1947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以上两则材料皆选自高德步、王玉《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114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主导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后来,它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贸易体系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国19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共、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崛起过程中的共性特点,并分析其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为实现全球的合作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
2020-07-03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