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3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齐聚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首都柏林,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欧盟发展的{柏林宣宫>,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

材料二2006年前三季度中田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欧盟日本美田东盟
贸易额1944.41915.11509.71163.3

材料三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1)“二战”结束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其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现代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国际贸易,因此,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间的科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差别,每个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对此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各国带来的利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为获得更大的利益,通常各个国家会聚在一起商讨对策,进行多边规则谈判,使得国际贸易自由化更加深化。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环境,我国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市场上,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国外,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贸易惯例体制,规范市场上各个企业的贸易行为。

——摘编自杨建国《论国际贸易自由化及中国的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采取的对策。
3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
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4)提取材料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一体化的主要进程,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产生的积极影响。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6 . 冷战结束之后,冷战史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可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历史之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研究冷战史、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的学者们来说,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期。在这十余年间,我们得到了大量来自俄国、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的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这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冷战史和20世纪国际关系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而使得整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巨大进展。新解密的文件冲击了冷战历史研究者的旧有观点。通过阅读这些新资料,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域,并更为重视“机制”的作用。新档案资料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冷战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不再把冷战仅仅视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包括东亚、南亚、非洲、中东这样一些地区的历史也被整合到冷战的全球性历史叙述中来。

——摘编自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冷战历史研究的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由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各种矛盾。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美苏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但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崛起,随着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西欧联合图强、日本经济腾飞 ,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舞台上 ,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国际体系正经历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几百年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变革与重构涉及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与重建,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严峻复杂。它也使世界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形成世界大国激烈的战略博弈。     

——摘编自刘清才、刘婷婷《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选择》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国际体系变革的表现。

材料五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7 .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诸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等逆全球化局势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8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到19世纪末,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由资本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这个世界体系中,世界经济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面对欧美带来的工业文明和侵略扩张的双重冲击,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一方面需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向工业文明转变。

——摘自徐蓝:《世界近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从1999年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规模骚乱以来,凡遇到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均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如:2001年的魁北克美洲国家组织会议、哥德堡欧盟峰会和热那亚八国集团峰会都遭到了反对全球化的抗议和示威;在第三十一届世界经济论坛开幕的同时,由反全球化斗士参加的世界社会论坛也在开会。

——蒙雨:《探析“反全球化”的趋势及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材料三   这些反全球化力量主要包括:旨在维持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之侵蚀和支配的宗教、文化运动;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势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由有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社会基础;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它们带有后现代和世界主义色彩。

——时殷弘:《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力量的主要来源及反对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全球化群体的特点,并指出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9 . 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特征之一就是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创新。

材料一   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1952—1957年的煤钢部门经济一体化阶段;1958—1973年的经济全面一体化开始并快速发展的阶段;约1974—1984年前后因石油危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而陷入徘徊和危机的曲折发展阶段;约1985年前后——现在的平稳发展阶段。……为保证一体化顺利进行,成员国自愿将部分国家主权移交至欧盟组织,因而形成欧盟卓有成效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协调机构。欧盟主要有5大组织机构,即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黎鹏、范小俊《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的解析及其对我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启示》

材料二   据WT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月17日,有303个区域贸易协定已生效实施,区域贸易合作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一是各国政府将区域合作视作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政策支持;二是WTO规则允许成员方谈判和签署区域贸易协定;三是区域贸易合作机制不仅使那些在WTO体系内无法实现的贸易规则得以实现,而且还具有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扩展和扩大贸易自由化的效应。从这一意义上看,无论是双边、三边还是诸边的区域贸易协定,都是有益的。……未来区域贸易合作也面临挑战,最主要的挑战来自如何平衡对外贸易开放与对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福利保障,如何真正体现以开放促发展是有益的政策选择。……欧美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始于2013年,旨在达成综合标准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但搁置已久尚未重开谈判。……脱欧后,英国与欧盟的贸易协定谈判也将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张丽娟《为何区域经济一体化再次成为潮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史实,以“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境遇”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020-06-05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将 300 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以来世界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0-05-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