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通过支持新一代非洲领导人,在关键领域建立享有盛誉的领导人网络,巩固美非间的紧密联系,并在非洲提供后续领导机会,加强输出美式民主制度和刺激非洲经济增长。2022年美非峰会期间,拜登举办了非洲和侨民青年领袖论坛,有意打造全球性网络增进美非伙伴关系。他强调提升与非洲侨民参与度的伙伴关系,并在论坛期间宣布成立了有关非裔侨民参与的总统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非裔美国人和非裔移民社区的多元代表组成,将在此后加强美国官员与非裔侨民之间的对话,鼓励促进美国非裔侨民的公平和机会,并加强非洲社区、全球非裔侨民和美国之间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联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也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非洲青年领袖倡议”提供超过一亿美元的资助,“用以支持寻求创新、多样化的非洲青年男女在21世纪的经济中脱颖而出,并促进非洲社区、国家和大陆的变革”。

——摘编自ⅡAS《从宣传战到文化外交:美国对非“青年领袖计划”的历史、现状及影响》

材料二   2021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及“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张。非洲学生在中国参与培育各种中草药,学习实用的中医知识。还会体验书法、京剧、武术等艺术。中国通过支持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和华文学校来普及汉语教育,并通过“汉语+职业技能+中华传统文化”等多种教育形式,努力探索并进一步提升汉语的实用价值。目前,已有南非等不少非洲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此外,中国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了中非媒体合作,为非洲的汉语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埃塞俄比亚的“鲁班工坊”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已被非盟总部确立为中国面向非洲国家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

——据蔡建国《学好中华文化促进中非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中国对非洲文化政策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美国和中国对非洲的文化政策。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史是全人类的共同历史:

1.历史发展的纵线即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2.历史发展的横线即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人类历史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3.不论是纵向或横向发展,文明的多样性始终存在。

4.人类历史的横线和纵线在过往几千年中交织互动,推进历史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勾勒世界历史的横线和纵线》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四: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并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纺织品贸易是其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内容。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的需求促进了丝路西段贸易发展,使得叙利亚的一些城市的丝织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除了进口中国丝之外,罗马帝国也从巴比伦尼亚、伊朗地区获得纺织品、地毯、刺绣等织品。罗马帝国对丝路西段交通的修缮,确保了贸易所需基础设施的完备……罗马帝国时期,东西方贸易迅速发展。丝绸之路西段在东西方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的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往,在人类文明交往历史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高克冰《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西段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通信、运输物流等技术进步以及各国贸易政策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分工使得国际贸易的原因、形式和地理分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有力的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成为贸易大国和国际收支顺差国,迅速的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经历或面临经济发展缓慢、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赤字等困境。世界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也因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境界。

——摘编自何敏《国际贸易的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两例罗马帝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前后,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简析16—18世纪,推动欧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述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措施简介
二战前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目前来看,制约全球化黑暗面的只有力量尚微弱的“反全球化”运动,但它的日渐活跃使人们不无理由想象:为弱者和处于边缘者的利益而抵制富者权势的、平等主义的政治冲动依然存在,并已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迫使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就道德导向而言,“反全球化”可能最终会促使全球化建立一种“太空船道德”(K.波尔丁)而非“救生艇道德”(G.哈丁)。后者指在紧急情况下,大家都同意把数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而前者指太空船中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哪怕发生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人,因为即或有一个人被扔出,其余人仍难生。为了生还,唯一可行的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商定的规则共同排除。如果全球化果真使这样的道德原则内在化、制度化,那么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病将一扫而光,会更富有人情味。

——摘编自杨中强、蔡娟《“反全球化”运动:探析全球化未来走势的一个新视角》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9月,清政府颁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宣布了九年预备立宪期,191010月又在国人的压力下,被迫缩短预备立宪年限。在此期间,在野的立宪派掀起了数次大规模的请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其中,东北由于日、俄环视,民族危机加剧,立宪呼声最高,而以奉天学生为先锋的盛京请愿规模最为浩大,影响波及最广。为了使这次请愿运动获得民众的支持,唤醒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强意识,盛京学生们努力发动民众参加斗争。他们深入民间,广泛宣讲请开国会之意义,动员群众,鼓动群众加入请愿行动,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震动全国的立宪民主运动。

——摘编自张旭《盛京请愿——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材料二   1968年是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也是世界诸多地区充满动荡的一年。在美国地区,引发动乱的多数事件是美国国内的具体事件,如对越南战争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等等。暴乱的最常见形式是学生运动。在西方工业国家,新近崛起的人口成为了强大的新生社会力量。这些新式青年所接受的文化与前辈们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他们崇尚个性、个人自由甚至反叛。与此同时,录像技术及轻型便携式电视摄影机的发明使实况资讯能够瞬间传遍全球。在世界多数地方,1968年的诸多暴动并没有实现参与者们期望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改革,但也带来了诸多改变:全世界的大学都进行了重大改革。1968年以后西方基督教会和犹太教会的宗教仪式大为减少。个人自由的新观念获得认可,鼓舞了后来的社会运动。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巨大改变,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人民。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卷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京请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8年世界诸多地区充满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