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亚运会主题(宣传)口号

届次年份城市主题(宣传)口号
1延至1951新德里
31958东京永远向前
111990北京团结、友谊、进步
121994广岛亚洲和谐
131998曼谷友谊不分国界
142002釜山新理念,新亚洲,同一个亚洲,世界的釜山
162010广州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192023杭州心心相融,@未来(读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摘编自厉大远《亚运会主题口号分析》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承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自6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摩擦范围不断扩大,摩擦的领域也从低级产品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迫于政治和经济压力,为扭转经济形势,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其后,日本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影响,然而过剩的流动性促使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泡沫化阶段。随后,日本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经济,短期内的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房市股市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在随后的萧条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又一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用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却未能使经济走出低谷。

——摘编自毛琰《“广场协议”后日本货币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日“广场协议”的看法。
2024-05-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英)安格所·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第一个转折点,指人类在纪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麦迪森观察到的“纪元千年转折”或者称作“麦迪森千年转折”。在“第一个千年”(公元0~999年),人口增长六分之一,但是人均收入零增长;在“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1998年),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结果使全球GDP规模提高了逾300倍。在“第二个千年”中,于1820年前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反差,开始了“麦迪森1820年转折”:在1820年前,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仅增长了50%;在1820年后,人口增长了5倍,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在整个“第二个千年”,一个重要的生命福利指标——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从“第一个千年”末的24岁上升至20世纪末的64岁。

——摘编自伍晓鹰《从去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银索长期增长密码》

材料三   “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放弃重商主义下的‘丛林法则’,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惠及全人类的全球市场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也是可以有大发展的,但是需要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展现的大视野。”

——摘编自伍晓鹰《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探索长期增长密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20年间中国与西方GDP出现“麦迪森1820年转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因素。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到1932年年末共有10个国家紧随其后实行贸易的完全配额或许可证制度;而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据1932年进口情况估计,其实际上物品的平均税率达53.2%,一战后重建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图和各园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患贸易协定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出口贸易增加了48.9%,进口增加了40.1%。《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独霸世界。钢铁、汽车、建筑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园普遍重视并扩大钢铁的生产。为了缓解钢铁产能过剩,扩大钢铁出口,欧共体给予了出口补贴,这一举措引起了美欧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从欧共体进口的钢铁征收了高额反补贴税。后经双方谈判,欧共体同意对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限额。美欧矛盾暂时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碍决。

——摘编自彭波《千年贸易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际经济体系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的表现,简析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互惠贸易谈判与“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欧贸易摩擦没有引发国家战争冲突的原因,并评价美国与西欧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举措。
2024·全国·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目前来看,制约全球化黑暗面的只有力量尚微弱的“反全球化”运动,但它的日渐活跃使人们不无理由想象:为弱者和处于边缘者的利益而抵制富者权势的、平等主义的政治冲动依然存在,并已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迫使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就道德导向而言,“反全球化”可能最终会促使全球化建立一种“太空船道德”(K.波尔丁)而非“救生艇道德”(G.哈丁)。后者指在紧急情况下,大家都同意把数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而前者指太空船中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哪怕发生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人,因为即或有一个人被扔出,其余人仍难生。为了生还,唯一可行的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商定的规则共同排除。如果全球化果真使这样的道德原则内在化、制度化,那么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病将一扫而光,会更富有人情味。

——摘编自杨中强、蔡娟《“反全球化”运动:探析全球化未来走势的一个新视角》

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05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经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以欧洲为主战场的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说明,几个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走向了极端,造成了欧洲自身的多次自相残杀和地位的衰落。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欧洲人心中对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迷信偶像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的民族主义力量遭到了削弱。这种大战引起的欧洲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成为战后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兴起的重要的深层原因。

——黄正柏《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政策及早期实施,兼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

材料三   关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南北差距扩大、贫困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引发矛盾冲突和恐怖活动;冷战结束后,原来被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和冲突凸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鼓动、利用乃至直接进行恐怖袭击;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满刺激了恐怖主义恶性膨胀;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激化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反西方情绪,使某些恐怖袭击直接指向西方国家。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争被喝彩似的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欧洲有关“民族国家”的思想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当前世界局势,请推介中国方案及其举措,并阐述其文化内涵。
2024-05-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通过支持新一代非洲领导人,在关键领域建立享有盛誉的领导人网络,巩固美非间的紧密联系,并在非洲提供后续领导机会,加强输出美式民主制度和刺激非洲经济增长。2022年美非峰会期间,拜登举办了非洲和侨民青年领袖论坛,有意打造全球性网络增进美非伙伴关系。他强调提升与非洲侨民参与度的伙伴关系,并在论坛期间宣布成立了有关非裔侨民参与的总统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来自非裔美国人和非裔移民社区的多元代表组成,将在此后加强美国官员与非裔侨民之间的对话,鼓励促进美国非裔侨民的公平和机会,并加强非洲社区、全球非裔侨民和美国之间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联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也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非洲青年领袖倡议”提供超过一亿美元的资助,“用以支持寻求创新、多样化的非洲青年男女在21世纪的经济中脱颖而出,并促进非洲社区、国家和大陆的变革”。

——摘编自ⅡAS《从宣传战到文化外交:美国对非“青年领袖计划”的历史、现状及影响》

材料二   2021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及“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张。非洲学生在中国参与培育各种中草药,学习实用的中医知识。还会体验书法、京剧、武术等艺术。中国通过支持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和华文学校来普及汉语教育,并通过“汉语+职业技能+中华传统文化”等多种教育形式,努力探索并进一步提升汉语的实用价值。目前,已有南非等不少非洲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此外,中国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特别是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了中非媒体合作,为非洲的汉语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埃塞俄比亚的“鲁班工坊”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已被非盟总部确立为中国面向非洲国家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

——据蔡建国《学好中华文化促进中非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中国对非洲文化政策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美国和中国对非洲的文化政策。
2024-04-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