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世界收入分配


占世界收入(%)占世界人口(%)人均收入(美元)
高收入国家6718915
中收入国家1815310
低收入国家156754

——摘编自保罗·巴兰《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材料二   材料三   


   
                                                                    《1979年在长城上喝可乐的中国男孩》
结合材料,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全球化是一种辨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把一系列变化总括起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行动,而是由相互对立的趋势构成的。全球化过程中,新制度的形成受到行为体数量权力结构、利益分配、执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3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美、苏一度制造“不战不和”的局面,从而阻碍了中东问题的解决。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1978年,美、埃、以三国首脑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以之间开始了通向和平的努力。然而埃及的单独媾和行为引起了部分阿拉伯成员国不满,同时,埃及国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策划暗杀了萨达特总统。

埃及与以色列的握手言和推动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993年,巴、以双方在美国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是中东和谈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和平之路并不平坦。1995年,推动巴以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再一次群众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此后不久,以色列右翼集团执掌政权,在中东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

时至今日,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双方在许多具体问题上针锋相对,巴勒斯坦内部如“以暴抗暴火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相互仇视和冤冤相报,使暴力冲突不断,中东的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摘编自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东的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2024-01-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材料题解析题

材料一   1989年1月乔治。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展开了积极活跃的外交政策。同年12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武装入侵巴拿马。1990 年在伊拉克公然入侵科威特后,推动联合国通过了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并筹建了一支由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反伊联军。在4年执政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0.7%,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增长率最低的时期。1992年克林顿上台,早在竞选时期,他就提出了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构筑新军事力量,确保美国利益与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取胜;推进世界民主化;巩固美国经济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执政期间,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理念;民主不分国界,安全不可分割。

——摘编自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同110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邓小平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差别考虑国家关系的新思路,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是国家关系应遵守的原则。邓小平要求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对外关系上,明确提出经济开放的同时,文化也要对外开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重大举措。江泽民还将国际新秩序理论的内容从政治与经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措施
2023-11-16更新 | 43次组卷 | 5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东盟逐渐成为中国建立大网群电力互联网络的重点关注区域。随着2016年中国宣布成立能源互联网联盟和2018年东盟预计未来将在能源互联网建设方面投资2.1万亿美元,使中国东盟建设区域电力互联网络的目标成为现实。中国东盟电力互联网络建设,首先由各国优先选择政治、经济安全度高、距离近的国家展开点对点合作,形成小群体电力互联网络,并向外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一个力场电力互联空间,最后通过轴线连接各中心,形成大网群电力互联网络。

材料二   中国东盟区域的电力互联网络主要分为三个小群体互联网络。第一个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互联网络,包括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针对老挝、缅甸以水力发电为主和泰国、越南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情况,中国加大对老挝、缅甸的电力进出口,以保障其电力稳定,并推动泰国、越南与老挝、缅甸等的电力贸易,以降低其电力成本,最终实现丰枯互济,水火互补。其余两个则是南部电力互联网络(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和跨婆罗洲电网(包含文莱、菲律宾等)。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相互进行电力进出口;文莱和菲律宾则与他国联系较弱。

2007年和2018年中国东盟电力互联网络图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紫菱《中国东盟大网群电力互联网络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东盟“大网群”电力互联网络建设的历史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东盟“大网群”电力互联网络建设的特点,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球化走过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几个阶段,从贸易交往全球化发展到生产、交换、消费在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全球化尽管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其发展成果并未惠及所有国家和个人。

如果说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运动,那么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则从民间情绪和第三世界行为演变为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成为发达国家政府主导的“自己反对自己”的行为。

逆全球化的出现阻挡不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新全球化作为对全球化的自我扬弃,应体现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指引。

——摘编自林小婷《从全球化转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表现。国际格局一旦形成,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持续发挥作用,但国际格局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发端于500年前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轫。这一国际格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渐发生变化。而当前,国际秩序面临调整,全球治理需要变革,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竞争并加快重组的时期。

——摘编自杨洁勉《辩证把握国际格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成果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认为,工业化及市场的全球性扩展使得国际体系的所有部分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18世纪末到1945年左右,是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续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西方全球性国际社会阶段。这两个阶段都代表了“有中心的全球体系”的形式,其中“有中心”意味着发展高度不平衡。而这种国际权力模式自21世纪以来变得更加均衡,不再只集中于一小部分国家,愈发具有融合性特征。

——摘编自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乔治·劳森《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材料反映了两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相关认识,请对学者的部分认识或整体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潜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纪末,欧洲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报告称,“一带一路”交通项目可降低贸易成本,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实现整体脱贫令世界瞩目,中国经验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活教材”

——摘编自翟东升《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减贫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下表所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 易总额)。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

类别年份增长率或产值备注
通货膨胀率19904.3%
19991.1%60年来最低
失业率19916.8%
20004%左右30年来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1991-0.2%1991.3—2000.12持续高增长
20004.1%
互联网产业产值19995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其趋势形成的原因。
(3)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2023-01-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