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潜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纪末,欧洲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报告称,“一带一路”交通项目可降低贸易成本,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实现整体脱贫令世界瞩目,中国经验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活教材”

——摘编自翟东升《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减贫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下表所示:世界贸易指数和贸 易总额)。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

类别年份增长率或产值备注
通货膨胀率19904.3%
19991.1%60年来最低
失业率19916.8%
20004%左右30年来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1991-0.2%1991.3—2000.12持续高增长
20004.1%
互联网产业产值19995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其趋势形成的原因。
(3)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2023-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汉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犁靬、条支、身毒等国,在一年中,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一批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都携带金币、帛等。近的要二、三年,远的要八、九年,才能返回长安。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瓜、胡豆、胡桃等。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2019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良好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正在深入。201611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决议中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2019425日至4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摘编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与古代丝路的不同特点及共同影响。
2022-08-1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2021-10-2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持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材料二   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国际事务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讲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级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

——《时政新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解决对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1-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实际。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可根据材料提取观点或围绕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1-09-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中期,资本的全球化就催生了全球治理的早期实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诸国以维护和扩大本国资本利益为目标,构建全球性的经济贸易体系,以军事掠夺和殖民地构建为手段实现了对全球的霸权式治理。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世界开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时代。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和总结》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


——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条约数据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治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所体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1-09-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于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激励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1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英国宣布自本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但又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并要继续同台湾国民党集团"保持实际上的联系"。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英双方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313日,中英签署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最终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

——摘编自人民网《中英建交,一场22年的长跑》

材料二   十多年来,中英双边贸易额翻了二番,中国对英投资增长了20倍,两国每年人员往来翻了一番,中国在英留学生从12方人跃升至22万人。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国,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

——摘编自20209月海外网《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中国驻英大使再谈中英关系∶坚持三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英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以来,中英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