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油危机

时间

概况

第一次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每桶10.651美元

第二次

1978~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4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每桶35美元

第三次

1990~1991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当时油价一路飞涨,仅3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急升至每桶42美元的高点

材料二: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1975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75年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在提高汽车燃油效率方面,美国制定了《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标准》,对汽车燃油效率进行了强制性规定。19775月和6月,美国国会两院一致通过了《1977年能源部组织法案》,并由此在当年101日成立了美国能源部。其职责主要是通过可靠的、可负担的和环境友好的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和输送,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并且开发创新性的能源科学和技术等。1978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发电厂和工业燃料使用法案》,目的是限制以石油(包括油品)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建设,鼓励发电厂使用煤炭和替代燃料。19811月的《解除石油价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结束了政府对油价的控制,使美国国内油价首次与世界市场价格接轨。

——摘编自杜征征杜巍巍《历次石油危机回顾及对中国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石油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谈谈这对于中国应对当今石油价格上涨的启示。
2024-06-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A卷)历史试卷
3 . 【欧洲一体化及其困境】

材料一   在饱受战乱和分裂的痛苦之后,欧洲人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永久的和平。首先较全面考虑这个问题的是法国政论家、外交家、修道院长圣·比埃尔,他在1713年写成的《永恒和平方案》一书中,提出在欧洲建立一个牢固的持久邦联,令加入邦联的所有国家“相互依存”,谁也不能单独地同其它成员国的全体作对。

2002年欧盟15国民众选择民族认同与欧洲认同的比率(%)

国家

卢森堡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德国

比利时

爱尔兰

葡萄牙

西班牙

奥地利

丹麦

芬兰

希腊

英国

瑞典

平均

A

26

33

20

41

28

34

47

43

39

45

38

55

48

62

54

38

B

43

52

65

48

60

49

43

49

43

39

55

40

46

28

38

48

C

13

8

9

7

4

10

4

4

10

11

5

3

4

4

5

7

D

14

4

4

2

4

5

3

2

6

2

2

1

2

4

1

4

注:A=只是某国人;B=某国人+欧洲人;C=欧洲人+某国人;D=只是欧洲人

——摘编自张涛华《欧洲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材料二   欧元的根本问题是,如果财政尚未整合,就不可能实行货币一体化,尤其是当一个地区同时有德国与希腊这种消费和节俭习惯如此迥异的国家,这样的不协调终将破坏整个制度。……所以我不相信可以挽救欧元,至少不会是现在有17个国家都还在一起的情况下。

——摘编自李光耀《欧洲:衰退与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在二战后走向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并谈谈你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日新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列举其引起的生产组织方面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2024-06-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四: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并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4-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冷战结束,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跨国公司也得以快速发展。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世贸组织的协调运作下,世界经济贸易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分别为5.2%、3.8%、3.2%和3%;“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差值分别为0.1%、1.7%、0.2%和0.8%。进入21世纪的前二十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则为3%和2.4%;南北平均经济增速差值则为4.6%和3%。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中,由于资本和劳工利益分配的失调,使劳动者反抗资本的现象逐渐增多;而部分大国认为自身利益受损,使其参与原有经济全球化模式的热情逐渐下降,并欲通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来实现本国经济安全。

——摘编自宋国友《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意味着能够种植作物的地方变多,农民在垦殖(种植新作物)过程中,即使注意保持耕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因为垦殖过程中破坏了植被对河流产生负面影响,在某地频繁出现洪灾且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民通常会选择到新的地方垦殖,由此开始了对新的地方的破坏,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随之持续上升。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红薯和土豆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助推明清两个王朝(尤其是清王朝)人口总数的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也提升了清王朝面临的人口压力。

——摘编自林妹含《美洲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也肩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并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两成,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十分可观。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中国为例,简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反哺者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08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材料三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3)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024-04-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海纳百川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中海上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2)为什么当时的人将西班牙大帆船称为“银船”?

材料三   1941年《大西洋宪章》宣布的八点原则中包括:他们(英美)希望将努力使未来世界的所有国家无论大小、战胜国或战败国,都享有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并获得它们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原料,同时对它们现有的义务给予应有的尊重。

1942年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共计向38个国家提供了租借援助,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承担“按无歧视原则开放国内市场、实行多变自由贸易”的条约义务。

194444个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947年美国借助关贸总协定草案,为实现以多边互惠性最惠国待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金卫星《二战期间美国筹建战后世界多变自由贸易体系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分析二战后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的原因。

2000-2020年间美洲、欧洲和亚洲商品出口占比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4)结合所学知识,对上图中的信息作出相关分析。
2023-07-1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非常珍惜盟国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形成的战后合作计划实质上是大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妥协的产物。斯大林放弃了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的完全否决权,罗斯福和丘吉尔则认可了苏联和波兰的新边界;斯大林同意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宣战,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同意苏联在远东所希望的特殊利益。尽管大国间的合作很多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实现的,但是这并不是雅尔塔体系的主流。大国的合作基础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宪章》里,“该宪章是宣扬联合国家决心为维护和平以及通过集体行动来惩罚未来侵略者而携手合作的响亮声明。”杜鲁门在战争结束后“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开始从雅尔塔精神后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摘编自曹胜强《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材料二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旧的国际秩序被打乱,新的国际秩序开始重构。然而,世界格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国际秩序如何重构,各国的主张如何?中国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战略?无疑是人们所关注的。

——摘编自李景治《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系,并分析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中国贡献了怎样的方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