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     
A.重视道德教化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C.不再信奉天命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
2024-02-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据《史记》记载,晋文公在践土召开会盟,与会的周天子实际上是被召唤来的,但是,《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由此说明,孔子意在(     
A.抨击诸侯争霸B.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
C.维护西周统治D.警示晋文公尊礼守德
2024-0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A.规劝君王善治B.提升行政效率C.宣扬君权至上D.抑制豪强兼并
4 . 据文献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称涂山之会;启召集方国首领,祭祀上天众神,“大飨诸侯于钧台”,史称钧台之享。这种盟会(     
A.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C.保留了原始民主的残余D.标志“家天下”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雍已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雍已去世后,帝太戊立,“殷复兴,诸侯归之”。据此可知商代(     
A.国家治理松散性特征明显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缘纽带与神权统治相互补充
6 . 据《唐六典》记载:“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即所谓“四禁制度”。“四禁制度”的实行(       
A.开创文书行政保密制度建设B.削弱了中书省的职权
C.增强了文书行政的治理功能D.保障了皇权独断运行
7 .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8 . 目前出土发现的周代金文中,大多与锡命(册命)礼活动有关。金文记载受命者要“拜手稽首”表示对国王的感谢。《礼记·祭统》云:“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太庙。”《西周铜器断代》收录有关西周王室册命贵族的事例共计58起,周天子无一缺席。据此可知,西周时期举行的锡命礼活动意在(     
A.均衡贵族集团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利益B.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C.强化周王的共主地位以稳定政治秩序D.构建起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9 . 唐睿宗在地方设都督府以“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普恶”,不久又将其罢撤,于公元711年改设十道按察使。另据杜佑《通典》记载:“至景云二年,改置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十年省,十七年复置。”这反映当时(     
A.君主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B.中央与地方在权力方面反复争夺
C.地方监察权力的执行存在障碍D.君主重视地方吏治与社会的稳定
10 . 据《贞观政要》记载: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魏)徵执奏以为不可,德彝重奏太宗怒,乃出敕:“中男以上,岁十八,身形壮大,亦取。”徵又不从,不肯署敕乃停中男。由此可见(     
A.门下省把持中枢决策权B.尚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C.当时皇权受程序的约束D.太宗干预了政令的执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