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期间,在大量英国成年男子奔赴前线造成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工人阶级妇女作为非熟练工人参与军火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军火供应;在银行、行政机关和保险机关里,中上层妇女充任事务员;在交通运输中,她们还充任邮递员、收票员和公共汽车司机等。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妇女从事于应战争的紧急需要而产生的工作。到战争结束时,仅工业部门和运输部门工作的妇女就达300多万。从事钢铁业的女性近50万,代替了9/10的男工。配属海、陆、空三军的特种辅助部队中服务的妇女有15万人。妇女还作为家庭的支柱,承担了稳定社会的重任。1918年,英国妇女终于在法律上取得了部分选举权。十年后,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英国妇女的参政权运动最终以辉煌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参战以后,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从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年7月的35%,1945年已高达38%。原来被男性占据的国防工业也涌入高达200万的妇女,增长46%。战时服役女兵达35万之多。战时,做女佣的黑人妇女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比例增长到19%。在教育上白人和其他人种的入学人数差距也在缩小,其中其他人种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平均高于她们的男性同胞,这是以往她们所不敢奢求的。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条生效,性别歧视被视为非法;1972年,国会通过“全国妇女组织”提出的《全国妇女组织人权法案》。同年,国会还批准了教育修正案;《平等工资法》也延伸到各行各业,并有35个州通过了“平等权利法案”。在妇女们的争取下,重大的国际组织也在法律上承认男女的平等权利,联大制定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部分选举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每个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保护城邦的独立与安全。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富裕的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相对贫困的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每个公民从20岁开始服兵役,直至60岁。公元前5世纪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来自波斯帝国的海上威胁日益严重,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为海军的三列桨舰提供了舵手、瞭望员、桨手等,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他们为击退波斯所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三个等级。这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材料二   西魏时期,宇文泰建立了府兵制。唐朝前期实行经过隋朝调整的府兵制。府兵由地方政府取六品以下子孙及平民无职役者点充,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在地方由折冲府统领,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由折冲府组织习射,并轮流到京城宿卫,战时在皇帝临时任命的将领的指挥下作战。折冲府共600余,其中约有40%设置于关中地区,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之势。府兵宿卫和出征时免除本人课役,但他们要自备武器、甲胄和衣粮等,政府并不提供。战事结束后,将归于朝,兵归于农,以起到“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绝祸乱之萌芽”的效果。

——摘编自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简表(部分)

1978年

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

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兵制的特点,并概述其在雅典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的背景,并概括其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律裁决委员会的监督下,雅典法律以简明的词句为形式被刻在君主专廊"的石碑 上,任何司法人员办案都必须以此为准。所有公民在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都可以依法提出 申诉,无论侵权者是谁,也无论他官多高、权多大,只要违背了法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接受 法庭的审判。那些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公民中选出的陪审员,不需要屈从于任何权势, 无论投什么票,本人均无风险。官吏上任前,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审查,任职期间也必须接受 公民监督;卸任时也要报告工作情况并接受检查,有专人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       

——摘编自安庆征《古代雅典的民主与法治》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过去英国长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的余震仍不断发生,主要表现为辉格党和 托利党互相争权、互相攻击。而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大商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利用自己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1714 年以后,国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时,当国王不在 国内,所有的重要事务,无一例外都必须于王后(女王)在场下的内阁中进行讨论,后来在 内阁会议中渐渐出现了一个主持内阁会议的领导人物。18世纪中叶,如在苏格兰,各郡的 议员实际上是由不到3000个选民选出的,而这3000个选民中,有一半是由地主制造出的所 谓法格特"选民。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2-10-10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合调考(金太阳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689年的革命我们的祖先常称为“光荣革命”。所谓“光荣”者实不是指着任何武功,或英人方面任何豪举而言;即全民族总比一极昏愚的君王为有力之说的证实亦不能僭称光荣。平心而论,英人之须借助于外国的海陆军以恢复昔日消磨于剧烈党争中的自由,无论那外军是何等样友好或何等样的受人欢迎,尚是一件可耻之事,更何云光荣。然不列颠的革命也有它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更有进者,有它而后,多时未能解决的宗教及政治纠纷竟得基于大众的同意而得到圆满的解决。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二   16601684年的24年内,议会只通过533个法案,16891702年的13年内,议会通过809个法案,平均每次会议立法62件。到乔治三世统治时期,每次会议立法数量达到254件。议会提出的议案的成功率也由威廉统治时期的12上升到安娜时期的23。议会法案的权威越来越高,法案的种类和内容扩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经济性法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反映了时代条件的变化。许多事务一向由国王凭特权处理,现在纳入了议会法案的管理范围。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的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析其的意义。
2022-09-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之间权力和利益冲突的结果,最终以资产阶级的妥协、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告终。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英国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不是在彻底推翻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在继承和改造原有的封建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英国资产阶级法律一方面继承了封建法的形式和诉讼程序,保留了财产法、契约法、侵权行为法的结构体系;沿用封建法中的一些具体诉讼制度和司法原则,如陪审制度巡回审判制度、遵循先例制度等。另一方面对封建法律体系也进行了许多改造,大批法官和法学家在总结16世纪以前法律的基础上,对部分法律原理和原则重新作出解释,使之逐步适合资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发展,并撰写了大量普通法著作和案例汇编。

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法律或废止法律,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或维持常备军,不得对臣民使用酷刑,不得对臣民征收超额的捐税和罚款,不得设立宗教法院和特别法院,议员在议会中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臣民享有包括不受法律追究地向国王请愿、自由选举议员等一系列权利。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进一步规定,一切法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

——摘编自何勤华等主编《西方法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意义。
2024-01-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一   大部制早在隋唐时期已经以三省六部制的形式存在和推行。唐初,中书省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制定重大决策,参与讨论国家政治、军事重要事项,审理文书,并按照皇帝的授意草拟诏书和下行文书,接着必须将诏书、文书奏章等交由门下省进行审议。门下省首先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进行审议,然后签署奏章和审阅上下文书,如果门下省认为诏令有问题,他们有权将诏令封还给皇帝。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就不能发布诏书。门下省可对其认为不合适的诏书拒绝副署,意味着该诏书不能被颁布。只有经过门下省副署,皇帝的诏令才能有效。尚书省官员可以参议国家军政大事,专门负责执行皇帝诏令,也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对公文的检覆等方式,实现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权的制约。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的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美国总统只有在与参议院协商并经后者同意后,才能任命大使、公使及政府其他重要官员;经过国会参议院2/3的议员同意后,总统及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才能生效。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有权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出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国会有权弹劾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国会通过的立法案要交总统签署,而总统往往根据立法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政府的意愿来决定签署与否,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地一律照签不误。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首先由总统提名,然后经参议院批准,最后由总统正式任命。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行使宪法解释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而予以废止。联邦最高法院也可以通过解释宪法含义宣布总统和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行为因违宪无效,或宣布总统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部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022-11-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邦联政府在国内外缺乏威望,向各州摊派政府经费的政策难以执行,政府运作难以为继。由于邦联合国会通过的任何法律须经至少9个州批准,一些必要的法律由于个别州的阻挠而无法通过。由于邦联政府缺乏权威,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各州没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自行印制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许多人陷入债务泥潭,民怨沸腾。而各州则各行其是,随意对其他州设置贸易壁垒,征收关税,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授予两院制的国会、一个人构成的行政首脑(总统)以及司法部门,并且明确划定了三个部门之间的权力范围。三个政府部门各司其职,相互之间既独立又合作。1787年联邦宪法除明确划定各个部门的特定权力之外,还规定政府各个部门实行不同的选举方法,其官员任期长短各不相同。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通过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举产生,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而且,各政府部门的官员任期不等,众议员任期两年,总统任期四年,参议员任期六年,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终生任职。

——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宪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美国政治体制建设的意义。
8 . 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绝对君主制的普遍建立和西欧各国民族自由的初步实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即将进入它的实质性阶段。虽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生是一种国际性的现象,但具体的试验却还是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进行研究的,而且事实上主要是在西欧的两个最先进的民族国家一英国和法国一进行的(美国发生的试验作为当时英国试验的一种发展,也非常重要)。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摘编自(荚)《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美国文官法(1883年)》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教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主要途径及英、法、美三国最终确立的政治制度,分析这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弊端。
(3)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尝试建立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在官员选投方面提出的相关思想,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成为公民的前提则是为城邦提供兵役。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第一、二等级公民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雅典军队早期的主导力量是陆军。公元前5世纪以后,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雅典海外冲突和争夺不断,促使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且成为海上强国。希腊海军的成员主要来自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农,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瞭望员、桨手,在雅典海军大败波斯舰队的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几个等级。这客观上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使得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古希腊军制变革》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前期,每一位17-46岁的公民都必须在战时服兵役,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战后重新分配“公有地”中获得一杯羹。随着罗马霸业的扩大,奴隶制大庄园发展起来,海外行省的廉价粮食也不断输入,小农大量破产,公民兵制的基础遭到破坏。前2世纪末,罗马在朱古达战争和与日耳曼人的战争中屡遭败绩,同时还面临着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为扩大兵源,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人(包括无产者、意大利境外的同盟者、行省居民)均可应募入伍,士兵服役期间国家发给薪饷。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军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雅典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后期在兵制上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

——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

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报刊与政治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