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明朝的监察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察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对于外派巡查地方的监察官吏,采取定期更换的政策。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监察制度的严密C.官员素养的提升D.地方治理的效力
2023-12-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取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B.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23-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司马光说:   “才者, 德之资也; 德者, 才之帅也。 ”下列项中, 与上述名句的主旨不相符的是(     
A.“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B.“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
C.“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D.“朕观人必先心术, 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4 . 唐代河东薛元超,出身名门望族,却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当时单纯靠门荫者逐渐减少,即使由荫入仕者,也常通过应试及第来改变身份。这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B.科举制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C.世家大族社会影响逐渐下降D.科举制有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2023-07-25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几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6 . 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7 . 秦律规定以“五善”考核官吏,吏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说明秦朝(       
A.儒学地位显著提高B.选官强调德才兼备
C.延续法律至上传统D.高度重视吏治建设
2023-07-11更新 | 193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上计”是秦汉官员考核制度。中央重要官吏和地方首长,每年需将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治安情况、赋税等预算数字写于木券(如图)年终上报国君,并将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作为对官员升、降、赏、罚的依据。“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     
A.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控制B.重视基层社会的繁荣安定
C.完善官员升降赏罚的标准D.严格察举制、征辟制的实施
9 .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一科举制(隋唐宋):(     
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一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一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10 . 有思想家批评中国古代的某一选官制度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该制度为(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