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时期,“清”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南北朝时期,“清简”“清淡”“清远”这些概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评论。据统计,“清”字在《文赋》中使用7次,在《文心雕龙》中使用48次,在《诗品》中使用17次。据此可知当时(     
A.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民族交融不断深入发展
C.文学创作出现了新的形式D.选官观念影响人们审美
2023-08-14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曹操逼杀孔融、荀彧等人,世家大族在这样的形势下,暂时向曹魏政权屈服。曹丕在废汉建魏前夕,却不加留难地通过了当时世家大地主尚书颍川陈群向政府提出的“九品官人法”。据此可知,曹丕实施“九品官人法”(     
A.缘于察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B.激化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C.以获取世家大族政治支持为目的D.使社会的流动性得到显著加强
3 . 武则天称帝后,对高宗时的“南选”制度进行完善,使岭南、福建等较为落后地区的人才获得科举入仕机会。她还令九品以上官吏及一般百姓,皆可毛遂自荐。又遣存抚使十人分巡十道,举荐本道人才。这些举措(     
A.契合了南北分卷选才的要求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
C.适应了政局变动的现实需要D.提高了儒生的社会地位
4 . 明世宗登基后,采纳内阁首辅张璁的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同时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并完善武举。这一做法(     
A.促进了重学风气的形成B.破除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
C.有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D.意在缓解统治困局和挑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门阀子弟与寒门子弟在社会地位上判若云泥,在九品中正制下,这种选官机会的不平等显得尤为严重。而科举制使大部分人能够参与到较为公平的选拔中。该学者旨在说明(     
A.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B.科举取士体现出相对的进步性
C.古代取士标准开始出现多样化趋势D.唐代选官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张
2023-03-20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和秦始皇建立的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先河,但从严格意义来说,中国古代正式的文官制度是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开始。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金字塔式的行政结构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运行的基础。历代君主为维护统治而精心设计,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在选拔文官上,强调德才兼备。自汉武帝开创考试选拔文官以来,特别是科举制度形成后,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所选拔出的文官往往从开始读书识字到揭榜入仕,都一直要接受杜奸防贪、清正廉明的教育。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

材料二   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英国开始逐步确立了文官制度,但各国公务员的内涵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英国,称之为“文官”,它包括上自政府的常务次官,下至清洁工,并且是经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文职人员,但不包括政务官和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行政部门的官员统称为“文官”,而立法部门的参议员及雇员,司法部门的法官,均不在文官系列。法国将国家机关人员统称为“公务员”。日本的“公务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公务员”,指在中央政府机关、国会、法院、国立事业单位等供职的所有人员;一种是“地方公务员”,指在地方工作的相关人员。

——摘编自吴旭《西方文官制度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文官制度各具特色的原因。
7 . 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设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试法”,规定刚入太学者为“门人”,经过两年的学习且考试能通一经者为“弟子”,正式成为太学生。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也越高。这一规定有助于(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C.防止考官徇私舞弊D.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皇帝曾谕令在乡试、会试将.浮饰八股文章永行停止",改试策、论、表、判。五年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乾隆皇帝时,朝臣中也有废除八股文的声浪,却也最终作罢。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变革势在必行B.西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八股取士有深厚社会基础
10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