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人们习惯把家族、宗族视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单位,对“以族举德,以位命贤”也有更大的接纳度。给官僚子弟以入仕特权,人们觉得那是人之常情;屡出贤官的家族,被认为能继续提供德才兼备的子弟。由此可知当时(     
A.官僚政治尚不成熟B.宗法制度仍在延续
C.门阀士族已经形成D.察举制度形同虚设
2 . 西汉名臣桑弘羊是洛阳商人之子,因心算能力,十三岁被破格任命为侍中,东汉大臣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汉代官吏选任中的“破格’现象(     
A.强化了选官的血缘倾向B.拓宽了官吏的仕进途径
C.体现了选官的灵活实用D.提高了地方的治理效能
2024-04-09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河南、新疆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3 . 唐代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的官员考核标准。“四善”是指德、慎、公、勤,即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中等以上考级必须有善。由此可知,唐代官员考核制度(     

A.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官员升降B.品德与政绩考察并重
C.保障政风吏治趋向清正廉洁D.标准严格且内容广泛
2024-03-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北宋时期,朝廷规定:朝臣任提点刑狱,须是曾任知州及实经两任通判以上之人;任提刑司检法官者,经大理寺试断案、刑名约七件以上十件以下,及格者方得除授。该规定反映了(     
A.官员实践能力得到重视B.官吏考核程序较为规范
C.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D.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2023-04-0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铫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如果遇丧不奔,往往身败名裂,如元帝时陈汤“父死不奔丧”,为司隶校尉弹劾而下狱。这说明当时(     
A.治国理念影响社会风气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D.民众道德水平普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徐珂《清稗类钞》中就有“新进士殿试用大卷,朝试用白折,阅卷者但重楷法,乃置文字于不顾,一字破碎、一点污损皆足以失翰林"的记载。清代应举士子莫不潜心书法。这说明了当时(     
A.殿试开始成为定制B.八股取士使科举僵化
C.书法功利色彩浓厚D.科举考试程序的严密
7 . 清朝考核制度规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督抚,先行自陈,然后经吏部、督察院查实,题列引见,以备敕裁;大计自最基层的州县起,经抚道司到督抚,最后呈交吏部。这说明清朝考核制度
A.注重道德评判B.流程相对严密
C.彰显政府职能D.便于人才选拔
2021-05-08更新 | 205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考课是古代一种对在职官吏的官箴和功过考核的制度。南宋思想家陈亮针对宋代考课不注重实绩,只重年资,考课流于形式的弊端,在《中兴论》中提出了以实绩考核职官的主张,该主张
A.标志循资原则的成熟B.利于国家对人才选拔
C.提高官吏工作积极性D.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9 . 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2020-07-19更新 | 990次组卷 | 28卷引用:新疆2020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隋初,文帝接受大臣建议,“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一做法
A.打破地方政权垄断,健全社会组织
B.深化对基层官吏监察的强度
C.破除宗法体制,巩固国家政权统
D.强化中央集权利于制度变革
2019-03-28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诊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