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唐朝政府阐明了职官管理“能上能下”的原则。

——据《新唐书》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英国国会就针对政府机构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某些改革。但真正有意义的文官制度改革是在19世纪中期,它是在自由主义者极力敦促和主张下进行的。1848年以后,英国政府财政官员届维廉、诺斯科特花了大量时间,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1853年底拟订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提出了祛除恩赐制弊端:实行政绩普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等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诺斯科特、届维廉等人希望通过这一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工作功能。

——摘编自《斯科特一届维廉报告出台原因初探》


(1)根据材一、指出唐朝我国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出台的背景。
2023-12-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中外,制度的借鉴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查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材料二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摘编自(英)《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美国文官法(1883年)》

材料三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2023-10-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 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 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 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一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一1948 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2-12-19更新 | 190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170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英国的文官文化水准不高的情况不同,德国(普鲁士)早在18世纪就形成了把有才能的人征募为政府官员的传统,而且把学历当作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重要标准。在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1740~1786年在位)时期,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考核谋求公职者。应征者必须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并要通过2~3次考试。在德国统一后,受普鲁士传统影响,帝国形成了偏重接受那些受过法学教育和训练的人为高级文官的传统。据统计,1895年,113名枢密顾问中有30人是法学博士。当时,帝国司法部中约一半官员,外交部和内政部约1/3官员,财政部、海军部和铁路部约1/4官员是法学博士。

材料二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民主党人及其子女被绝对排斥在高级文官阶层之外。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子女也很少能争取到高级文官职位。高额的受教育费用剥夺了下层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887~1890年,在普鲁士大学生中,工人的儿子不到千分之一。许多有关文官问题的文件都强调,应征者在整个四年试用期间,既不领取任何报酬,也不会被许诺最终获得任命。1899年,一大臣职位出现空缺,霍亨洛熙宰相写道:“当看到只有很少人适合担任这一职位时真令人害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高级文官状况试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德国高级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德国高级文官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唐太宗称:“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朝廷注意培养官吏的法律素养,颁布有关为吏之道的律令,并在科举制中设立明法科考试,考查国家律令。唐政府还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除了监察御史的定期出巡,还派按察使、巡察使不定期分道巡察州县,如有官吏违法,即行纠弹。据统计,关于贪赃枉法犯罪规定具体犯罪的法律条文中,有一半涉及官吏职务。在以道德教化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唐代形成了“宽仁慎刑”的治国方针。唐代廉政建设机制颇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马晨光《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唐代廉政机制》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国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西方国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西方国家通过高薪养廉,使文官普遍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促使官员同经济界完全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也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西方文官廉政机制不仅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更多的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廉政机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官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廉政机制的历史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自1700年颁布《吏治澄清法》起,英国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如果公务人员渎职,必受到应有的制裁。英国在改革之后颁发的枢密令规定:“考试分级并且定期举行;建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对考试进行主持管理,这样使考试制度化,另外要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等。”文官一旦应聘,只要没有严重的过错和其他意外,便可以长期任职,而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由于“通才”型公职人员比较适合管理传统的行政业务,英国的文官多从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人文学科毕业生中招募,所以其中录用的科技领域专家寥寥无几。因缺乏专业型人才,公职人员受聘后往往要接受再培训,1970年英国建立文官学院,其中设立了许多培训中心,高级文官分阶段接受培训,另外,英国一些大学也设立行政学院,对文官提供相应的培训。

——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科举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一因素超越了封建时代,是其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唐前期,掌管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玄宗开元年间,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有人感叹科举之设,使有才干的草民得以出人头地,没有才华的王孙大臣沉迹下僚。……我们从科举制度的录用范围、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三项要素的结合,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筛选德才兼备的权力精英体制。

英国人麦杜思在1847年间撰写的《留华札记》中,就极力主张西方国家仿行中国的“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并高度赞誉。在得到当时英国驻广州的领事首肯之后,麦杜思为聘任英国驻广东的办事机构的办事员举行了竞争性考试。他主张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英国。

——整理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是如何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科举考选表


——摘编自李铁著《中国文官制度》

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纷纷设立常务次官,于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中开始有了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区分。政务官一般都是从政治活动家中选举产生,或由代议制机关选任的。政务官有一定的任期,以首相(总理)为代表,通常随内阁而进退;与政务官不同,事务官是指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进政府机关,无重大过失而长期任职的文官。文官考选根据需要随招随考,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项,考试内容涉及英语、数学、经济、地理、历史、普通知识、日用科学、文学等。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原则,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摘编自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与清朝选官考试制度的不同,并简评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委员会自1855年成立之后,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文官考试的类型有公开竞争考试、有限竞争考试、及格考试……1868年,格莱斯顿内阁执政后,继续推行改革,力争实现公开竞争考试制度。187064日,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这个枢密院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贯彻和逐步扩展范围提供了法理依据,是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这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些细节也不断改革、补充和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政治发展的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六年(973年)正式确立了“殿试制度”,因而形成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时又将及第进士分为“三甲”(三等)。为防止权贵操纵科举考试、结党营私,宋代建立和完善了糊名、春录、锁院、隔帘等保密制度,严格勘磨(复查)制度,实行别头试、锁厅试。“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式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取才唯进士、诸科最广,名卿钜公,皆由此选。”宋录取的进士人数空前庞大,据张希情研究统计,北宋贡举共开科考试81榜,取正奏名进士35961人(正奏名进士19595人,诸科16366人),特奏名进士、诸科合计16035人,共计51996人。宋代取消了唐代还要通过吏部考核后选优授官的做法,科举得第后即分甲授官,初授官阶比唐代明显提高,而且大多数取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由此形成了宋代的“文官政体”。

——摘编自杨静《科举考试兴亡研究基于科举存废历史的分析》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贵族仍然把持着高级职位的任免权,并且在传统“恩赐官制度”下,官员的任用不是以官员个人才能为基础,而是以党派基础、关系、门第等为选拔基础。1868年,格拉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文官体制的改革。1870年6 月4日,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规定:(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宫除外......(三)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格拉斯顿颁布的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确定了文官制度的最重要原则,因此它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格拉斯顿确定的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