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教育的基本法规,其对历史课程的“要义”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该章程指出,中小学历史的“要义”在于陈述“历朝治乱兴表大略”“历代帝王之大事”“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及“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和“振发国民之志气”。

——改编自《用多种类型的情境化学生活动培育核心素养》(《历史教学》2024年第1期)

请简要评析晚清《奏定学堂章程》有关“历史课程的‘要义’”之规定。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材料二: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摘编自石庆环《英英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钱穆的观点并评析。
2024-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受中国影响较深的周边邻国也相继废除了科举。然而,就在中国及东亚诸国废除科举之时,参照中国科举制度的西方文官制度却方兴未艾。

——摘编自时刚、华强《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好的制度。”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解释材料一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并对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2-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举与文官选拔

材料一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并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2)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这一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发生变革。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 统一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 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指出学堂应“陈述黄帝尧舜以来历朝治乱兴衰大略,俾知古今世界之变迁……以养成 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章程》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 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还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   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 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晚清时期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进行评述。
2024-05-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之洞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时间

事件

1887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奏请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各一所。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外语、制造、轮船驾驶、攻战、枪炮等课程。

1896

张之洞上呈《选派学生出洋肄业折》,提出选派已通西文之学生出洋肄业

1898

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力倡新学,提出他最早的一个近代学制的构想:京师省会为大学堂,道府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

1902

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上奏《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形成了湖北学制体系。

1903

张之洞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1905

张之洞等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提出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获准。

——摘编自苑书义《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张之洞教育活动”,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干部教育

材料一   1939417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论干部的学习》,指出干部在职学习的几种方法是:“(一)在实际中学习;(二)读书;(三)向群众学习;(四)适当地给予干部独立负责工作的机会,来锻炼干部、教育干部。”1940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了学习课程的内容(如下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

材料二   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35日)

材料三   建国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省、市共开办干部学校和训练班347所,这些干校共培训科研、教育、工程技术、医药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业干部127.5万人。到1954年,全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到14万人,比1949年增长近13倍。

——摘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工作通讯》(1956年第7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20世纪30—50年代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程。
2024-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