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肩水金关汉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等简牍所载西汉时期张掖地区屯成人口籍贯信息。据此可知,西汉的屯戍政策(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管理特征B.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缓和了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D.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交流
2023-11-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桃花石”即“中国”的意思。如《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汉人被称为“桃花石”。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直译就是中国回鹘人。由此可以推断(     
A.少数民族政权正不断汉化B.中原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C.各政权开启了同一化进程D.民族共同体意识正不断发展
3 . 辽的地方行政规划,从阿保机时即已开始建置许多州县,后来在设官分职方面也“大略采用唐制”,分设刺史、县令,也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名号。由此可知当时(     
A.辽国普遍汉化B.民族隔阂消失
C.民族矛盾缓和D.民族融合加深
4 . 根据日本学者的记载,1678年26艘赴日本进行贸易的清舶中台湾郑氏船有7艘,1681年进入长崎的清舶共9艘,没有一艘来自中国大陆。到了1685年赴日清舶则增至85艘,1688年达到了194艘。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A.清政府一直垄断着中日间的贸易B.台湾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的中转站
C.清初对朝贡贸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D.对外贸易发展得益于清朝疆域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明时期“建州等卫女直(女真)夷人奴儿哈赤等一百八员名,进贡到京,宴赏如例”。而建州女真头领阿突罕(王杲)由于数次盗边,“巡抚都御史张学颜请绝杲贡市……”。由此可知,晚明政府在民族政策上(     
A.因地制宜B.恩威并用C.厚往薄来D.民族歧视
6 . 与正统的儒家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皇帝提倡包容性,认为所有民族最终都将纳入中国,他们的帝国理想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也可以融合。上述主要反映出盛唐(     
A.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B.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C.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D.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7 . 20世纪70年代初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两壁上绘有一幅以六人组成的“客使图”(如下图)。位于左边的三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官员;位于右边的是东罗马使节和东北靺褐族的使者。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A.大唐文明的影响力强大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C.中原王朝疆域空前扩大D.朝贡贸易开始兴起
8 . 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喧带兵援救。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这表明隋朝(     
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
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
9 . 内蒙古绥远地区的土默特蒙古至清代中期就先后修建了致祭先农、关帝、孔子、文昌、观音等各类庙观。归绥哈拉不达乡,本是一个纯蒙古族生活区,该乡有佛殿、龙王庙各一,百姓每年于龙王庙领牲三次。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潮发生变动B.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加强D.边疆与内地民族交流交融增强
2023-08-30更新 | 47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清中期规定:“外人……由澳门来广,行商应代外人向政府请领通行证。”政府关于减免税负、停止贸易与重开贸易等法令、文书由行商向外商转达。这表明,当时(     
A.商帮商人的社会地位较高B.广州商业竞争激烈
C.政治观念影响了贸易形式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