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东突厥亡后,唐太宗采纳温彦博的建议,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沿长城一线的广大地区,设置了顺、枯、长、化四个都督府,顺其土俗,任用原来的突厥酋长为刺史,以管理当地的突厥部落。由此可见,唐初在民族政策上(     
A.遵循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行因俗而治的策略
C.采取胡汉一体化方针D.忽视中央政府的权威
2 . 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       
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
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
3 . 下图为《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司马金龙是北逃的东晋皇族,并娶鲜卑公主为妻。下列描述符合该图主题的是(     
A.“大一统”政治的不断强化B.“双向互动”胡汉文化的互鉴
C.“衣冠南渡”民族融合加强D.“艺术繁荣”古代绘画的顶峰
2023-1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乾隆皇帝认为:“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这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恩威并施B.因俗而治C.武力征伐D.强化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6 . 汉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汉武帝时期,“通西南夷道”,并“募豪民田南夷”,此外派司写行头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说明西汉时期(       
A.民族政策呈现镇抚相济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7 . 明朝时,西北军用马匹主要是通过茶马互市获得的,朝廷在西北设立秦州、洮州等8个茶马司。清朝顺治至雍正年间,西北茶马司大体在5个左右。到乾隆中叶,西北各茶马司被朝廷裁撤。据此推知,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马匹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C.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D.茶叶生产格局的时代变化
2023-09-01更新 | 34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如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谪戍”和“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西汉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一政策(     
A.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旨在通过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9 . 北宋欧阳修等人认为,文人文集中“陈北虏事宜甚多”,一旦“传入虏中”,则“大于朝廷不便”,建议加强对民间刻印文集的管理。于是,皇帝下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自非九经书疏,悉禁之”。这表明北宋政府
A.加强君主专制B.文化影响力增强
C.强化信息管控D.挑动民族矛盾
2022-01-27更新 | 43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