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明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曾招延内地人民开垦上万顷农田。至明末,关内士人陈述该地农业发展状况,“可观夷耕种,与我塞下不甚相远,其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此等传来已久,非始于近日”。这表明(       
A.农业进步引发各民族的交融B.游牧民族从事农耕历史悠久
C.人口迁移促进农业技术传播D.明朝边疆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024-04-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唐朝的对外交往的繁荣,不仅在交往的地域上跨越亚欧大陆和大西洋,在交往的原则上也能做到无论种族与文化,一视同仁,互相尊重。这反映了唐代(     
A.繁荣富强的经济状况B.开明包容的外交理念
C.自由富足的社会生活D.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2023-11-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政策较为宽松,无意征收此地区的赋税;北宋中期后,该地区逐渐“出租赋如汉民”、“常赋外复输税”。据此可知,宋代(     
A.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获得发展
C.边疆管理实现与内地一体化D.西南地区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4 . 朝贡制度在明代达到顶峰。万历《大明会典》用了整整五卷的篇幅来谈朝贡,分别是东南夷(上)东南夷(下)北狄、东北夷、西戎(上)西戎(下)等。由此可见(     
A.明朝朝贡的范围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B.朝贡体现了明朝“天朝上国”的优越感
C.明朝的朝贡制度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D.明朝朝贡的目的主要是经济文化的交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后汉书》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嫁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铤。”这一措施(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智慧B.激化了边疆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有助于消弭区域间的文化差异
6 . 康熙时期,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边界划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这反映出当时清朝统治者(     
A.近代国界意识的形成B.宗藩边防思想的摒弃
C.主权国家理念的强化D.传统夷夏观念的固守
7 . 秦汉时期,大禹传说盛行于帝国边缘地带。例如吴越民众相信“禹葬会稽”;禹征三苗之说传播于长江中游洞庭、彭蠡之间;禹生于西羌说流行于西北地区。这些传说反映了(     
A.民族交融进程的开启B.华夏认同意识的扩展
C.边疆管理政策的成熟D.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
8 . 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 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 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2023-01-11更新 | 54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朝时期,东北的袜羯族、西南的吐蕃族等少数民族都建立了政权,这些政权(     
A.完全采用地方流官进行管理B.对边疆开发作出贡献
C.长期与内地没有任何往来D.政府设置理藩院管理
10 . 842年,唐武宗决定任命回鹘的降将没斯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归义军使,封为怀化郡王,并赐姓名为“李思忠”;任命回鹘宰相受耶勿为归义军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赐姓名为“李弘顺”。这些措施旨在(     
A.壮大李唐宗室力量B.威慑藩镇割据势力
C.强化边疆民族统治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2022-11-2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