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秦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的社会关系。此外,秦朝在中央设位列九卿的典客官职,掌管少数民族归附事务。秦朝这些举措(       
A.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B.弱化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C.有效规范了地方行政D.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3 . 西汉初年,汉文帝确立了“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南,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具无暴逆”的汉匈政策。这一政策(       
A.化解了汉匈之间的矛盾B.突出了长城的防御地位
C.有利于汉初的民族交融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4 . 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
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
2023-03-25更新 | 96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均采用了屯田戍边、徙民实边的政策。如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谪戍”和“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西汉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一政策(     
A.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B.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旨在通过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6 . 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
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B.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
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