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明朝统治者在西北设置边镇的初衷,在于抵御蒙古族的入侵和割断其与各少数民族的联合,但是,在西北边境的各民族反而通过通贡互市等方式,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实现了经济互补,这证明明朝(     
A.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需进一步增强B.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C.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D.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2024-02-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       
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
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
3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康熙皇帝谕令:“西藏事务不便令拉藏汗独理,应遣官一员前往西藏协同拉藏办理事务。”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著令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差往达赖喇嘛处”。这些措施(     
A.标志着驻藏大臣制度趋于完善
B.完善了边疆地区的基层治理体系
C.旨在推动西南地区的全面发展
D.强化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4 . 1638年,清朝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清朝入关后,成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举凡少数民族的封爵、会盟、宗教、刑法、土田、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均由理藩院管理。此外,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理藩院的设立(     
A.加强了北部边疆的防御力量B.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C.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初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墓道两壁上绘有一幅以六人组成的“客使图”(如下图)。位于左边的三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官员;位于右边的是东罗马使节和东北靺褐族的使者。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A.大唐文明的影响力强大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C.中原王朝疆域空前扩大D.朝贡贸易开始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