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昔日强大的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羸弱不堪,荷兰与瑞典被正式承认为独立的国家,法国则强于西欧,瑞典傲视欧洲东北部,新教德意志逐渐崛起。由此可知,这场战争(     
A.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B.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C.结束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D.改变了欧洲格局奠定维也纳体系
2 . “1815年欧洲列强举行的会议,以为欧洲拟就了一份永久的和平协议,从而实现了保障国际安宁的目的。……尽管会议的重大决策是由大国的代表作出的,但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派代表出席了该次会议。”该材料论及的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3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欧洲西海岸的各民族国家都在明确无误的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更有凝聚力和更加巩固的国家,更强大和更加管事的政府,权力更集中的君主制。下列法案与之相符的是(     
A.《至尊法案》B.《权利法案》C.《联邦宪法》D.《拿破仑法典》
2024-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族国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648年签订的《西荷和约》等条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争端的解决方式。主权原则的确立,使得在国家林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确保了国家的独立……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1)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4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对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对法国后世国家形态演变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主权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荷条约》等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及其这一体系形成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
(3)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将“臣民转化为国民”的,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
2024-02-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材料述及的事件(     
①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诉求   ②有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③曾引发多次宗教冲突和欧洲局部战争   ④推动《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2024-02-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西周初年,这里有一唐国,可能是陶唐氏的后裔所建,成王时灭唐,封叔虞于此,袭用唐之国号,后改国名为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晋国所在地的居民成份比较复杂,既有夏朝的遗民,又有众多的戎狄之族。针对多源文化传统的居民构成,晋国的统治者用“夏政”和“戎索”分别治理,使之各得其宜。晋的治国策略体现了周王室力求安定天下的良苦用心。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提出“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
1941年9月延安民族学院成立,培养了数百名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
1946年1月《和平建国纲领草案》规定“在少数民族区域,应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
1946年11月西满分局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提出:“现东蒙无论老年、青年,进步的、落后的,都主张成立蒙古自治政府。”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据《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等整理

材料三   建立绝对君主制和民族国家的努力是一场伟大而复杂的斗争,它面临着很多敌人:开始的时候,敌人主要是罗马教廷和贵族割据势力;但随着一些民族国家的出现,不免就会发生某些民族国家本身成为其他民族争取自由的斗争对象的情况。

17—18世纪是各绝对王权国家之间战争最频繁的年代。在所有这些战争中,最为重要的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因为这场战争以其特殊的惨烈性,激发了有关自然法问题的一些创造性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家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

—改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写出西周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晋国统治者针对“居民成分比较复杂”所采用的治理策略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其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16-19世纪相关史实,阐述西欧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如何战胜“很多敌人”。从限制战争的角度,指出三十年战争所激发的“创造性思考”。
2024-0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自入关以来,始终面临俄国勾结漠西准噶尔部对边境的威胁。囿于国内割据分裂势力尚存的局势,清政府一方面努力对俄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下令在黑龙江建城驻兵,命理藩院督导官兵种地,并从漠南科尔沁部征调粮食。在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满、俄、拉丁文译本均明确记载“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

——摘编自戴逸《清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君主国聚首维也纳,通过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一种定期会议制度,意在解决彼此间分歧,并确保既定秩序不会遭到任何受法国大革命理念启发的民众冲击。……此后,欧洲列强甚至派出了一支远征军,以帮助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继续统治,并与之签订协议。这一政治秩序在核心区域与外围地区有着明确边界:前者由五强治下的欧洲组成,直到1914年,那里的和平基本上得到了尊重;后者——核心区域之外的世界,被协调机制所压抑的好战情绪则由中心输出到了外围。

——摘编自[美]佩里·安德森《大国协调及其反抗者》

材料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围,超越了国强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引自王毅《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促成《尼布楚条约》签订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所学评价这一条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特征和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在前中期与晚期同西方国家所签条约性质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传统现实主义”外交理论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二十大对此外交理论窠臼的突破。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8 . 1533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部法律,规定所有神职人员皆应受制于君主;并宣称“根据各种各样的古代信史和编年史,英格兰国王显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并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由一个最高元首——国王统治”。据此可知,该法(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反映了英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C.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破坏了近代王权受限的原则
9 . 下图漫画名为《宰割“科西嘉怪物”》,该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1815年召开)代表着一种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该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是(     
A.大国协调、欧洲均势B.全体一致、制裁侵略
C.大国一致、集体安全D.公正合理、普惠均衡
2024-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次战争后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内容: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成立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奥地利收复加里西亚、蒂罗尔等地;普鲁士占有波兰公国的但泽和波森等地;英国占有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及伊奥尼亚群岛,并得到法属圣卢西亚岛等地;继续保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状态;法国保持其1790年的国界,支付战争赔款7亿法郎等。该议定书(     
A.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先例
B.体现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特征
C.确定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原则
D.导致国际冲突,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