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他撰文论述道“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民族主义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2 . 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教皇与英王因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权爆发冲突,经过斗争,最终确定英国国内高级教士的任命,都须先呈报英王批准,然后才能由教皇正式任命。这一调整(     
A.源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破除了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C.使英国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2024-03-06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1533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部法律,规定所有神职人员皆应受制于君主;并宣称“根据各种各样的古代信史和编年史,英格兰国王显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并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由一个最高元首——国王统治”。据此可知,该法(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反映了英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C.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破坏了近代王权受限的原则
4 . 1536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颁行《统一法案》,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1611年詹姆斯一世下令翻译并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此后英文《圣经》通行全国,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圣经》。上述举措(     
A.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加强了中世纪欧洲各国王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划分标准(     
A.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有利于消除世界各国间的隔阂
C.开辟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路径D.体现了国际法应用过程中的双重性
6 . 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曾因谴责路德而获得“信仰保护者”之誉。但他通过打击教会特权和没收教会财产,取得了议会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物质利益。在1532年的《首岁教捐法案》中削减了对罗马的财政支持;并在1533年的《上诉法案》削弱了罗马对英国的司法权。这些措施导致(     
A.罗马教会统治崩溃B.王权与教权矛盾由此激化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资产阶级利益得王权庇护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等,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法的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租界、租借地等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港澳特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本不应具备国际法上的缔约主体资格,但为确保港澳特区的繁荣发展,《基本法》作出特殊安排,赋予特区一定的缔约权,使“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目标,即所谓“自下而上”模式。随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更为突出,2018年3月,我国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写入宪法,将影响未来世界国际法的实践。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重大事件表

时间事件
1648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
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1815在欧洲各国的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等建立起维也纳体系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1919各国签订《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
19191922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8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


根据材料内容,围绕“国际法”,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4-01-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非战公约》规定,“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由此推知,该公约(     
A.能有效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B.为限制战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C.实现了战后向往和平的愿望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2024-01-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从格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当时的国际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中。而1856年的巴黎会议却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此举使得(     
A.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B.土耳其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C.国际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D.欧洲国家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