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因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第一次工业革命D.大国一致原则
2024-0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7世纪中叶,国家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某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肯定了各签署国不受外来干涉选择本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权利。该和约(     
A.否定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D.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
3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此后,通过国际会议和谈判解决争端在欧洲国家间蔚然成风。1884年,15个欧洲国家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这反映了(     
A.欧洲列强为减少战争所作的努力B.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C.近代非洲国家对领土主权的漠视D.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关系的扩展
4 . 直到中世纪晚期,西欧有些国家国王的女儿、外甥和外孙等亲属均有王位继承权。国王的女儿和妹妹一般会嫁给国内外的贵族,所以经常会出现外国公爵成为本国国王的情况,造成领土变更频繁。这一现象(     
A.反映出欧洲男女平等的实现B.不利于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C.说明女性参政议政热情提高D.加快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5 . 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6 . 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

材料一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
(3)综上,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23-12-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这场战争被称作欧洲最后一场宗教战争,也被称为第一场国家间战争。下列行动体现为“国家间战争”性质的是(     
A.德意志境内分成新教和天主教两派B.各方对波希米亚王位继承权的争夺
C.要把夺取的土地归还给原天主教会D.法国积极参加新教同盟一方的战争
2023-1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 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 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 “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 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 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 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 12 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 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 15、16 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材料三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王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 “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 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B.“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C.“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D.“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2023-12-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3年高三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