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黑船来航后,日本渐渐地被迫融入以武力为背景、以条约为规范的由西方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中。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指出:“若要谋得本国文明的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评论的标准。”以岩仓具视为首的原本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目的赴欧美的交涉团,对欧美文明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理解,由此酝酿出模仿欧美建设近代文明国家的计划。“日本国”和“日本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凸显,逐渐提升至主动融入国际新秩序并从中谋得重要位置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由此伴生的国民中的nationalism(包含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爱国主义、国粹主义)意识空前高涨,而当它在绝对的国家权力的裹挟下,往往会表现出偏激的排他性和扩张性的危险。

——摘编自徐静波《日本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其缺陷》

(1)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近代民族国家意识中“偏激的排他性和扩张性”的表现。
2 . 1688年,康熙钦定耶稣会传教士徐日升和张诚担任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和顾问,推动了中俄尼布楚谈判的顺利进行。谈判是在国际法关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进行的,条约的订立过程包括条约约文的草拟、约文的文本和条约的生效机制等,也都遵守了西方的国际法规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近代新式外交B.国际法规则随西学东渐传入中国
C.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开始扩大到亚洲地区D.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遵守
3 . 1752年,法国《百科全书》的发刊词中说:“(此书)聚集分散在世界上的一切知识,从而建立了思想的总体系,这样,往昔年代的贡献才不为无用,我们的后代将受到更多的教育,变得更有德性而幸福”。由此可知,《百科全书》(     
A.具有反对神权的知识观B.有利于理性精神的传播
C.旨在复兴希腊罗马文化D.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
2024-06-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维也纳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建立了三级外交等级制,确立了国际外交的规范原则。这表明维也纳体系(     
A.扩展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B.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
C.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保障了欧洲和平稳定
2024-06-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简介(部分)。由此可推知,格劳秀斯的这些主张(     
时间著作思想主张
1609年《海洋自由论》海洋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应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应当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合理理由包括:与其他遥远国家进行商品贸易;通过进行正义战争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A.适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现实需要B.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C.旨在构建海陆一体的国家法体系D.确保了各国正当的海外贸易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欧洲商业精神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取得“合法”身份,并受到欧洲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价值基础。从对重商主义的推崇到对外扩张建立“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欧洲商业精神具备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欧洲商业精神(     
A.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B.助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世纪,欧洲没有英、法等国家概念,只有伦敦、巴黎等地域概念。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6世纪,天主教的坚实堡垒西班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阻碍新教传播,新教地区独立而出。1523年,瑞士排斥罗马教廷统治,加尔文改革使瑞士成为近代国家;1566年,信仰新教的尼德兰宣告独立,建立共和国。16世纪初期,路德教传入瑞典,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不久丹麦成为新教王国。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联盟和英法为首“新教同盟”不断战争,1648年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了独立国家的主权地位,标志着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基本形成。

——摘编自《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4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认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15世纪捷克思想家约翰·胡司主张用捷克语作礼拜,教权应服从俗权,神职人员应服从国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推动了欧洲(     
A.近代民族意识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人文主义思潮的萌发D.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9 . 国际联盟大会和其行政院职权有所重叠,而联合国安理会只管和平的维护,且联合国大会不得涉及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事务。有学者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宪章承认大国享有特权。”这说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A.带有浓厚的强权特征B.具有更大的实效性
C.兼有继承与创新特点D.适用范围大打折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现代国际法】

材料一   近代国际法虽然确立了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等原则,然而“非文明与半文明”的殖民地、附属国却无法享受这些原则的保护。在欧洲大国的主导下,近代国际法确立起保护关系,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列强殖民扩张和统治的重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常大毅《从法的性质看国际的本质》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法律”,应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法领域的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被废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获得极大发展,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订立了大量国际法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合理、互利”为原则,并推动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为协调对太空的利用,各国还订立了《外层空间法》。国际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谢晓庆《论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作用。
2024-04-28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