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国家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场战争(     
A.建立了大国协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B.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C.确定不兼并不赔偿的新型国际准则D.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2022-12-18更新 | 1491次组卷 | 6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3 .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法语的发展进程(     

16世纪

法语开始试图改变拉丁语主导法国文化表达的状况

17世纪后期

法语在与拉丁语的竞争中,最终获得了法国文化的阐释权

18世纪

古典法语已经成为通用语言,并以书报等形式构建了一个内在统一的“法语文学共和国”

A.基于法国大革命的现实需要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D.开启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2022-12-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国际法之所以产生于欧洲,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17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真提利斯提出了国家领土包括毗连的海城的主张,开始形成领海的概念。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诞生。1793年的法国宪法和国民议会《人权宣言》提出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庇护政治犯的原则等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对战争法规有重要的发展,将仲裁真正确立为一项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制度。

——摘编自道客巴巴《国际法内容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材料二 国际法委员会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设立,在国际法的编撰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使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日渐走向法典化。现在的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都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国内法规范,以切实履行国际法上的义务。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团体已在众多的国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和法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来。外层空间、海洋探索、极地开发、原子能利用、环境保护、国际犯罪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新领域已经开始进入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刑事法庭则促进了国际利法的发展。

——摘编自梁涛《论国际法的晚近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国际法在欧洲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022-12-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评价近现代历史上的某一国际关系体系时说“强权政治是其一大特色,和会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该体系是(     
A.17世纪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19世纪确立的维也纳体系
C.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2-11-18更新 | 186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现代世界的国际法]

材料一《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大国一致原则一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人们开始怀疑联合国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法国、俄罗斯与美英在对伊动武上的分歧严重,安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摘编自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

材料二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约为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199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公约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国际法依据。

——据王铁崖《国际法》、李铁成《联合国简明教程》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有何发展。
8 . 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2022-11-16更新 | 425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与调整】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 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在中文语境中,"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 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非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不多。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也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 国际社会立法会议。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影响
2022-11-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历程,从中可分析得出(     
A.自始至终蕴含着强权政治B.维护和平由被动变为主动
C.始终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D.国际法对成员国有强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