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列宁在1916年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
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
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2020-10-01更新 | 5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年级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分。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追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不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

——摘编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待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3 .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20-09-22更新 | 105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达标检测卷(B)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这说明国际法学家们
A.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看到了危机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
C.成功找到经济危机经常爆发的根源D.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0-09-08更新 | 9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的问题而与教皇发生冲突,于是他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这次会议使得腓力四世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表明三级会议
A.有利于强化王权B.具有最高立法权
C.代表人民的利益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19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训练题
6 .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2020-07-22更新 | 402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
2020-07-06更新 | 529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威斯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标志近代国际法产生,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

——摘自顾肖荣《国际法的理念和运作》

从路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适用国际法来调整。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马克思(1818-1883年)在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的同时,提出和平原则、道德与正义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一系列国际法原则。

——摘自蔺运珍《马克思恩格所对近代国际法的丰富和发展》

材料二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新中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在承认问题上,新中国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图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新中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

——摘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国际法原则提出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新中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

9 . 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20年代,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希望与美国结成同盟,以保障自身安全。美国和平主义运动的代言人肖特威尔提出了“摒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呼吁。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照会美国政府,提议两国缔结条约,谴责和摒弃战争,和平解决两国之间的一切争端。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则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各国发出联合倡议,先由美法英意德日六个主要强国签署多边的非战公约,然后邀请所有国家参加。1928年8月,法、美、英、德、意、日等15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有: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者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者起因如何,只能以和平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特别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非战公约》生效后不久,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9年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美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并概括《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非战公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