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国家元首出访情况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     
1949—1966年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数11154
1993—2014年地区亚洲东欧中亚西欧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北美及大洋洲
次数45583814252321
A.由封闭性到开放性B.一带一路成功实践
C.优先发展邻国关系D.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3 . 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都会产生主流社会对边缘社会的挤压,但是,新中国恰好是通过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矫正了这些现代性的弊端。从这点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个民族提供了制度屏障和成长空间,化解了少数民族可能面临的“民族国家构建方略”的压力,维护了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     
A.民族平等B.多元一体
C.民族自决D.因俗而治
4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     
A.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方针B.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C.倡导全球治理机制变革D.积极支持不结盟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拉开了“还债外交”的序幕。所谓“还债外交”是指,未能对文革时期来访国家进行回访的“欠债”行为的弥补。此后中国领导人还大规模出国(境)对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学习。“还债外交”(     
A.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B.加速第三世界的和平崛起
C.标志中国多边外交格局形成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经验
2023-04-15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2020-12-28更新 | 1910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陈致中在《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说:“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下列各项中对上合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B.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C.提供了经济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合作模式D.承认多样化,相互尊重
8 . 整个70年代中国先后同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基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到1979年底,中国已同12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表明
A.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B.中国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9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B.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D.调整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