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21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
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2 . 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A.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3 . 20世纪70年代,非洲有25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拉美有13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截至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这说明当时中国(     
A.大力扶持新兴国家B.反霸斗争取得胜利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支援世界革命,外交意识方面也要求中国支持越南反美斗争,但现实却要求中国与美国和解,周恩来总理也在中央政治局报告中提出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的各种对策。这主要表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进入了改善时期B.中国外交原则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
C.冷战促使中美关系很难推进D.中国外交体现出向务实方面的转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2021-10-24更新 | 1419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1953年版3元人民币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7 . 1958年,为更好的带动经济建设,河北省会迁到工商业发达的天津;1966年为了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省会又从滨海的天津内迁回保定。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变化B.美日由敌对转向合作反华
C.我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D.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8 .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得到了改变。这反映了
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美国外交政策彻底改变
C.中美关系受国际形势影响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9 .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下列文献体现了这一政策
文献内容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平等地位,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6年《和平建国纲领》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但不应提出独立自决口号。
1949年《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替“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民族政策表述更加准确、全面。
A.延续了历史传统B.不断完善的过程
C.适度灵活的原则D.因地制宜的特点
2021-01-27更新 | 587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