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14个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     
A.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B.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C.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得到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所示的称呼。
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
项目新称呼新称呼的标准
第一类“东方国家”“亚非国家”地理位置
第二类“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国家主权独立程度
第三类“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
上述调整(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3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3-01-06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4 . 1964年1月,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的两句话,却犹如“外交核爆炸”一样在国际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正如国际政论家所说:“法国不管美国的公开威胁和抗议而承认人民中国,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看出,中法建交(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
C.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2022-04-27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
2021-02-02更新 | 100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62年,美国国务院新设了一个“大陆中国事务”科。一年以后,它升格为完全独立的“亚洲共产主义事务”司。1963年11月,肯尼迪宣布,“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这表明
A.中国的重要性得到了美国的承认
B.中国国力急速提升迫使美国调整政策
C.冷战政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国逐渐放弃了单纯的意识形态外交
7 . 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2017-05-02更新 | 416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五所重点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