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
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
官方往来
史料1   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
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3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推进国际合作的角度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2023-1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官方往来
史料 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 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 3:675 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 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请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为例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加以说明。
2023-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面临着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同时,外交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着新生政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一系列的卖国条约……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1954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2023310日,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完美落幕,意义重大。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第一财经》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外交上的历史遗留问题,新中国首先收回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哪些特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历程,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的内容(列举三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构建怎样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改革开放至今,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我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角度,指出沙伊北京对话的意义。
2024-05-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格局大智慧(节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7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周初统治者“协和万邦”的制度创新并陈述该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和平世界”为题,论述回答“基辛格感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遥古城布局图


材料二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在党的组织问题上和在民众的组织问题上,则须继续反对“左”的关门主义倾向,以便实现和各抗日党派的合作,发展共产党和发展民众运动;但是在同时,无条件的合作,无条件的发展,这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也要注意反对,否则也就会妨碍合作,妨碍发展,而变为投降主义的合作和无原则的发展了。

——摘自毛泽东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方法论,既顾全大局,又承认局部和个体的差异,既强调群体的利益,又不忽视个人的利益,从这种意义上说孔子所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方法论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某些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还有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摘自张绪刚《孔子“和而不同”方法论的现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平遥古城对称式的布局样式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中共为反对统一战线中“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所坚持的原则以及执行的具体抗战策略。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以下的任一角度论证“和而不同”方法论的历史借鉴作用:①试从政治角度,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重大意义。②试从经济角度,说明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论断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