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材料一

唐朝《礼宾图》壁画

图片展示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正接待三位外国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来使。

材料二 《大唐六典》卷十八《鸿胪寺》称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属,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其下属典客令、丞等通常亦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者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

——《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并说明材料的史料价值。

材料三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侣中兴释教之印

帝师是元朝政府赐给西藏上层僧人的最高封号。

(2)上图属于什么类型史料,并说明利用上图可以研究的历史内容。

材料四 2020812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再回出生地那曲,参观后表示家乡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是通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所取得的。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2023-01-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是我国目前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全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城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非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岛屿礁石,详尽清晰、绘制规整。2002年底,《大明混一图》经我国政府批准,制成复制件送往南非,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千年项目地图展”,在当地引起轰动。据当地专家考证,该图上绘制的非洲地域图,要比欧洲人当年绘制的非洲地图早100多年。

——摘编自李宏为《沉寂数百年一鸣传天下-<大明混一图>引起世人关注》

材料二   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1975年10月,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混一图》的重要史料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一、二,归纳中非交往史的基本特征。
2023-06-22更新 | 7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 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请将这些言论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母)

①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②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③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④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⑤“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

A.春秋       B.西汉       C.北魏       D.北宋       E.清代


(1)①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

材料二

左图是竖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2)材料二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对于历史研究有什么史料价值?

材料三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线

成就

内容

东南

统一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抗击沙俄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管辖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

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材料四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人”称谓始见于楚汉相争之时,其指汉王刘邦一方人员之统称,还不具有族属和文化含义。随着西汉政治、文化和族源历史整合的推进,到汉武帝时代,与“诸侯人”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汉人”完全被融政治、文化、血缘和族群于一体的广义的“汉人”所取代。在整体意义上完全具有族别功能的“汉人”认同产生的同时,“中国一体”的国家意识也开始凸显。

——刘志平《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1)依据材料,指出“汉人”含义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以行政区划而言,元朝统一后,边疆和内地在管理上存在差异,但又有相通之处。内地设立州县,云南也实行州县制,但普遍用土官任职;藏族地区未采取行省制度,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有实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设官命职、开辟道路、建立驿站、清查户籍等等。汉、唐等前代中原王朝尽管一度也拥有广袤的版图,但是这样的版图维持时间并不长久,控制手段的不足和外患的存在加剧了边疆离心倾向。而元朝未发生过某一地区脱离统治的情形,它稳定统治了中原和边疆一百多年,始终保持辽阔的版图。

——摘编自张帆《元朝的多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


(2)依据材料,概括元朝大一统国家的治理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①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我们坚定地执行毛主席规定的民族政策,与沽基族首领结盟修好;并使老伍族中立;对受蒋介石特务支持利用,不断袭击我们的罗洪族,则反复说明我们是帮助少数民族求解放的。就这样依仗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安顺场渡口。

——《刘伯承回忆录》(1981年)





19355月,为顺利通过彝族区,中革军委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③长征亲历者黄镇于19355月创作《红军彝族游击队》,描绘了红军长征进入彝族地区,得到彝族沽基家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3)分别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依据史料,说明其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

以下表格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开展的民族工作。

序号史事
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由国家整理出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8年,新疆仅有1个民航机场、9条区内航线。2014年,已建成运营16个民航机场,开辟了155条航线,成为中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开通航线最长的省区
截至2014年底,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依托援疆省市累计引进各类合作项目6482个,到位资金8277亿元
截至20159月,新疆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0
2012年至2022年,在中央支持下,西藏接待旅游人数从1058.39万人次增加到3002.7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26.48亿元增加到407.07亿元
截至202311月,西藏累计建成5G基站超8700个,发展5G用户184万户,实现所有乡镇5G网络全覆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史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4-01-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燕然山铭》石刻

89年,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2017年在蒙古国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固《燕然山铭》。

材料二     范晔《后汉书》记载: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材料一被发现的作用。

材料三     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祖即位后,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洪武年间,设立了一些宣慰司、元帅府、万户府之类羁縻性机构,以当地首领任长官。不久将藏区的乌斯藏、朵甘两卫升为行都指挥使司,由设于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兼辖。在藏区沿边设立茶马司,储茶以易马。藏民经常以马匹、毛毡、毛缨等物至边地换取盐、茶、布匹,汉族商人亦多有深入藏区交易者。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四川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从而形成了大清皇帝君临天下的体系。另一体系则是满蒙藏地区,即满洲大汗以喇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统治占当时中国区域三分之二的草原大汗国。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廷皇帝,不归汉人体系的中央政府。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列举明清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材料五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普查统计和民族识别,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自然资源丰富。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和重大作用。
6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内容,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

材料二   中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蒙古、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中华民族是由我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各民族而成的整个大国族。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武力侵略,其目的实欲亡我整个国家,奴我整个民族,凡我任何一部分土地,任何一部分人民,均无苟全侥存之理。

——摘自《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新华日报》193872日第3版)


(3)依据材料二,概括《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所表达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分析该慰问书发表的背景。

材料三

序号文件民族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4)依据材料三,任选一项民族政策,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该政策意义的认识。
2021-02-2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瓶、盘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三星堆同时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象征权力与威望大小不等的青铜人像、神像、黄金面具等来表达和显示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1)材料中②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依据材料,概括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说明三星堆考古在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方面的重要意义。

辽宋夏金对峙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成风,对农耕民族的提供茶叶、丝绢等手工业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两宋王朝来说,由于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原地区也离不开游牧民族的马匹、牛羊和毛皮原料。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在各民族经济贸易的促进下,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加速了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同盟会成员刘揆一于1911年撰写《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他认为应该“使满人而知断送满洲桑梓地者为满洲皇族也,知汉族不强满族亦随而亡也”,“现今之君主政治,无论其为专制,为立宪,无论其为满人,为汉人,皆当排去之者也”。他提出中国内有分裂之虞,外遭欺压之迫,需要达到真正的民族团结,共同“挽救今日中国瓜分之局”,与列强并立于世界。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民国成立,五族一家,凡属国民,均为主人保此大好河山”,“五族共和,平等自由之幸福,汉族与满蒙回藏共享焉”。

——摘编自王正文《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嬗变》等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观念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要积极推动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

——摘编自《紧贴民生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9月30日

20142020年新疆经济状况(部分)

生产总值

贫困发生率

中央财政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援

援疆项目1万余个
(4)以新疆为例,探索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9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代右丞相印封泥
②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百官志一》



③明朝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描绘了明成祖时杨士奇等多位内阁大臣议事的场景

(1)材料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的。

材料三   



(3)任选上面一幅图片,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对德国有什么影响?
2020-07-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人类政治民主化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公民大会)有最终决定政策的权力,并有权在公开法庭听取上诉,参加执政官的选举,对个人授予特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完毕通常进行举手表决,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单多数便确定了结果。

——《不列颠百科全书》


(1)材料一所说“公民大会”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处于何种地位?何人有资格参与公民大会并举手表决?

材料二   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

第二款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

第三款……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

第二条   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和具有同样任期的副总统,应照下列手续选举……

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民主原则并防止专制的。

材料三   1912年12月,中国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国会选举。根据选举法规定,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42,933,992人,占人口总数的1/10。国会选举结果如下:


——《北洋军阀史料汇编》


(3)简述中国进行第一次国会选举的背景,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当时中国民主政治出现的新气象?(列举一项)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写出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三大制度。
2020-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往今来,中国统一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设郡县。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在边疆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管理机构备注
中央理藩院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民族事务
地方内地18个省设总督或巡抚;省之下设道、府、县
将军辖区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设置5个将军辖区,由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办事大臣辖区在西藏和青海设置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藏区
盟、旗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加强地方管理的特点。

材料三 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材料四   

序号史实
(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50年,政务院颁布(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和《少数民族妇幼卫生工作方案》。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县级卫生基层组织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的自由
“一五”计划期间,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重心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4)依据材料四,选用两则历史资料,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