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英国咖啡馆

材料   咖啡因超过了包括尼古丁和酒精在内的其他所有药品,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在天然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仅有石油的贸易额高于咖啡。但是,除了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个弹丸之地,大半的人类历史长河并没有将咖啡纳入其中。只是在最近四个世纪,它才进入消费市场。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9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有学者认为,咖啡馆的历史不仅是“经济史”,同样也是“社会史”。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如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
1960年10.3234.25.7260.54.6022.2
1970年13.7137.16.9866.66.7325.4
1980年17.6439.67.9870.29.6629.2
1990年22.3442.68.7772.513.5733.6
2000年28.5446.69.5074.419.0439.3
2010年36.2351.810.1176.026.1246.2
①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
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③南北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城市化放缓
④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奎宁到青蒿素

材料一

材料二   最初,奎宁治疗疟疾的效果很好,但是,随着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奎宁的疗效严重下降。1930年全球有1000万人感染疟疾。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东南亚竟无法控制。

1967年,中国成立研制新特效药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屠呦呦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的青蒿能“治疟疾寒热”,以青蒿为重点研究对象;受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记载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药物实验发现,青蒿素的治愈率比奎宁高,还不易引发儿童高热惊厥。随着青蒿素的推广应用,全球疟疾治愈率提高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世界同行认为“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改变世界的奎宁》和《抗击疟疾——从金鸡纳霜到青蒿素》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人类对抗疟疾的历程。
2024-05-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马铃薯与欧洲

材料   与马铃薯初相识的很长一段时间(近150年),欧洲人都对它抱着疑虑和鄙视的态度,更多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药物种植。爱尔兰算是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再没有其他任何植物能在这么狭小的一块耕地之上,喂养如此众多的底层贫穷的爱尔兰人。

18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扩张,工业化吸引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马铃薯在英格兰农工阶级的日用饮食地位愈显重要。相比之下,欧陆农民对马铃薯的态度似乎较为迟疑,法兰西人、日耳曼人在英格兰人之后,也开始从事它的栽种。法国药剂师巴曼提耶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也采取积极举措进行宣传。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为此颁布了血腥的“马铃薯种植法令”。尤其是每逢饥荒过后,马铃薯的生产就冲刺上扬。到19世纪初,马铃薯早已成为欧洲人民不可或缺的粮食了。此时,东欧的斯拉夫民族也衷心接纳了这个植物。

概括16-19世纪马铃薯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马铃薯得以在欧洲传播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     
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             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             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军市,下表是典籍中对军市的相关记述。军市的出现(     
典籍内容
《战国策·齐策》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
《商君书》令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藏)
《史记》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收入)皆自用飨(奖赏)士
A.体现了“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B.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直接管理
C.适应了战争需要,遍及边疆地区D.是导致诸侯割据的主要因素
7 . 格致书院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至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24
语文2
教育与人才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补充资料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当地大规模茶园逐渐兴起。提及华茶渐衰的原因,时人“或谓廛税太巨,成本较重者;或谓均自由种植,生产漫无节制、栽培方法墨守成规者;或谓资本不足、制法失于讲究”。

(1)阅读材料,结合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三和补充资料,置身1889年的特定时空,假如你是一位参与格致书院考课的士子,将如何应答李鸿章的考题?
要求:符合时空限定,理解问题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述,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中医药学

材料   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示意图

(1)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中医药学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运河——流动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   金朝定都中都,漕运主要是依靠今北京城北的坝河,但由于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河的河床坡度很大,难以存留足够深度的水量。为此,金朝政府在其上游的高梁河和白莲潭设置闸门来调节坝河的水量。但终因这条渠道水源单一和渠道狭窄,漕粮仍然主要依靠陆运。

元朝郭守敬设计导引昌平白浮泉水西行,从上游绕过沙河、清河谷地,循西山麓转而东南,沿着平缓的坡降,汇集沿途泉流,聚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从瓮山泊扩浚长河、高粱河至和义门(今西直门)水关入大都城,汇入积水潭;又从万宁桥下沿皇城东墙外南下出丽正门东水关,东南流至文明门(今崇文门以北)外,与金代的闸河故道相接,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即潞水,今北运河)。这项水利工程为大都城开辟了新水源,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成为新的大运河终点。忽必烈将这条新的水道赐名为“通惠河”。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金元时期是如何解决北京漕运难题的。

材料二   大宗货品的运输走水路比陆路要便宜,因此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对运输粮食等大宗商品十分重要。……元代未能一直维持运河的畅通。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迫使政府再次斥巨资开凿大运河。明代对施工难度较大的运河山东段进行了至关重要的河道改道。运河重开后,除有数次黄河改道影响其通航外,直至明代结束,始终通行不废。大运河为整个明王朝及其经济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但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运河的治理,使本已犯难的河政变得更加难以负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重新开通运河的原因和影响。
23-24高二下·河南濮阳·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玉米在世界的传播路线。

材料二   据载,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玉米在意大利基本用作人们的食物,玉米粥、通心粉和玉米饼在意大利中北部是日常饮食,而且常常是穷人的主食。农民、贫民食用玉米,出售小麦。因为随着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已是玉米的两倍。其影响如同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旅行家贝尔所说的那样,“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作物玉米在世界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