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023-07-13更新 | 681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1841年与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表明英国(     
A.社会生活出现重大变化B.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D.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3 . 1500年以来,尽管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人口并未减少。到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这主要得益于(     
A.世界人口迁移B.医疗技术创新
C.全球物种交换D.商品经济繁荣
4 . 明代商书《客商一览醒迷》中强调“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义利观B.商业活动注重诚实守信
C.商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D.政府严格限制经营行为
5 . 每当问起哪一种饮料最能代表中国?答案毋庸置疑,茶。中国茶园面积约4900万亩,相当于种出了一个海南岛,茶叶年产量超过300万吨,相当于14亿人每人2.1公斤。大半个中国都跃动着它的绿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镜头一: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到了18世纪初,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这种香草(指茶业)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芬芳充满了使人欢快而不使人迷醉的茶杯。

镜头二:在英国,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年平均需要1磅以上的茶叶。要是茶叶贸易中断,那么情况会很糟糕。 从1700年到1823年,英国进口中国茶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共输出5300多万两白银到中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正是因为酒和茶替代了受到污染的水,才使得欧洲人口死亡率下降。茶为每一个需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为他们的简单生活提供能量源。

镜头三: 从1845年到1846年,英国输往中国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贸易逆差高达35%到40%,中国不需要英国的产品,但英国需要中国茶……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来决定,茶叶在充当等价物的时候,也是以茶叶基价为准的。

镜头四: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资本薄弱,无力采用机器生产,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依然巧立名目,加赠捐税。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1)根据镜头一、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茶叶传入欧洲后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镜头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为什么“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决定”?
(3)根据镜头四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怎样的历史命运,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6 . 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离开卡迪兹后第33天……最后,我向我们最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以及尽可能多的沉香木和陛下们想要的尽可能多的异教徒奴隶都奉送给他们。”

——哥伦布写给布热沃·桑切斯的信(1493年)

材料二   15世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哥伦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而葡萄牙人认为前往东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绕过非洲而不是横越大西洋,为此拒绝了哥伦布资助的请求。两年后,哥伦布来到西班牙朝廷,起初也遭到拒绝,但最后赢得了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木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它可能是欧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艘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似乎正纷纷逃离。


(1)材料一、二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哥伦布远洋航行开辟带来的影响。
8 . 二战后的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欧洲尤其是对西欧的控制权,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援助大行动”。从经济角度讲这种“援助”指的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采取多边主义政策
C.实施“马歇尔计划”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 . 18世纪早期,英国非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可以购买的食物包括:面包、肉、鸡蛋和奶酪,以及大豆、豌豆和啤酒等,偶尔还有余钱奢侈一下,购买糖、茶叶、咖啡、巧克力和烟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光荣革命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1112日)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西方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1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一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