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

——薛焕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特点,简要回答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搞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就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你是否赞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2024-05-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金融强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正值英法“九年战争”,英国军费开支庞大,国家财政几乎陷入崩溃。国王威廉三世与一批金融家达成协议,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不仅向政府贷款支持连年的殖民战争,还办理存贷款、贴现等业务,代理国库和管理政府债券。以英格兰银行为起点和基础,英国的国债、股票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44年,英格兰银行逐渐放弃商业银行业务,成为专门的中央银行。19世纪中后期,英镑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货币,英格兰银行担负起了英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角色。

——据付一书《中央银行学》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一切存款须上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一切贷款由总行根据国家的计划指标进行分配。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原来的商业银行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来承担。2003年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定位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宏观调控部门,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职能。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份额超过日元和英镑。

——据文炳勋《新中国金融体制的历史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格兰银行为英国的崛起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定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3)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国家提出了金融强国战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维度谈谈你对金融强国战略的认识。
2024-04-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沿海、沿江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成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随之发展起来。一方面大量破产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生计,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除了沿海沿江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发展,其他城市发展滞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度假休闲需求。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购物中心正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建设现代化的复合型购物中心,对优化城市商业结构、改善城市商业及购物环境、更新城市空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谈谈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现代购物中心与城市化的关系。
2024-05-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丧服·小记》中说:“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世界文明国家中,只有中国把社会的秩序具体地用空间表现出来。如中国北方的代表性民居北京四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倒座和后罩房及周围辅助用房为家中佣人用房,整个院落的建筑秩序反映了家族至上的权威崇拜心理,象征着家族内部的伦理礼制。南方民居如潮汕大型住宅同样如此,如潮汕著名的许驸马府,中心为三进五间,周围有一重从厝或二重从厝,后有后仓屋,周围用房围合出狭小的天井院落,以中厅等为构图中心的尚“中”观念,最符合家族至上的权威崇拜心理。

——摘编自李月、廖方方等《“家族观念”影响下的中西方传统民居》

材料二   过着游牧生活的古罗马人的住宅多为可移动的帐篷,帐篷中间安置炉灶用来做饭、取暖。出于通风排烟的需要,住宅顶端开口,逐渐演化成明厅的形制。罗马人在伊鲁特人的统治之下吸收了农业文明带来的文化,产生定居习惯。古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由古罗马继承。天井式住宅是内向型的,这种住宅以一个天井为中心,四周布置柱廊和生活用房。它的平面形制不拘一格,十分自由。到罗马时期平面变得对称而整齐了,高度也定式化了,这是有异于希腊传统的。天井式住宅的中心是一间矩形的大厅,大厅中央的上方是露明厅,它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承担着做饭、料理家务、接待宾客、祭祀家神等诸多功能。

——摘编自张远雪、高明《中外院落式民居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西方民居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特点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传统民居的认识。
2023-08-0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技与社会生活】

材料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通讯的发展”过程。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2)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的浪潮。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7 .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表:西方巧克力发展简史

16世纪可可以药品和食品的双重身份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为宫廷极具代表性的食物。
17世纪上半叶巧克力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消费逐渐大众平民化,并在社交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叶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
20世纪美国企业家密尔顿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20年代末,工厂日均巧克力产量达到5万镑(2.3万公斤),与其竞争对手玛氏公司占据美国甜品市场70%的份额。

——摘编自(美)索菲·D.科、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的传播路径,并以可可为例分析物种交流带来的世界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巧克力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巧克力传播与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建立了各级卫生行政组织。为了及早掌握疫情,建立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工作方式。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水源保护、水井改良和城乡饮水消毒工作。

——摘编自扶小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慈善药房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引入中国的新品种,当以玉米和番薯最为重要。玉米是美洲土人培养成功的粮食作物,初传地区大约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在16世纪由美洲进入南洋,数十年后进入中国,并普及于中国南北各地。主食之外,新引入的蔬果,如南瓜、西红柿、胡萝卜、辣椒等均使中国的食品资源更为丰富。油类作物中,明代已有芝麻、豆类,加上新引入的花生、菜籽均可榨油食用。明代插条、接枝诸项无性生殖的栽种方法,当与种植番薯的经验有关。明代中国将过去不用于农业的边缘土地,也以种种方式垦拓为耕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1575年,马铃薯传到爱尔兰之后,在短短50年内,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食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面积播种马铃薯,是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16世纪的爱尔兰在农业上十分落后,基本上都靠外部援助,由于和英格兰战事不断,饥荒时有发生,人口不断下降。因此,爱尔兰人将马铃薯比喻成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即使是在饥荒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平民们都不曾想过要种植其他农作物。1846年病害袭来,整个爱尔兰的马铃薯绝产,当时马铃薯疫病风行整个欧洲,但只在爱尔兰造成如此大的破坏。1845年,爱尔兰有850万人,马铃薯危机出现之后的几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持续的饥荒和疾病,200多万人离开了爱尔兰。

——摘编自高丹著《灾难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食物新品种引入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最主要食物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引入新物种的启示。
2022-01-23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

《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

材料二 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

——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
2022-02-02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