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金鸡纳树中的历史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某同学对其历史展开研究。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西南部先后进行种植试验。19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1873年缅甸的种植超过2万株;1884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树皮产量几乎是印度和爪哇的两倍;荷属东印度的爪哇西部山区就有100多个种植园……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48.3%,军官20.9%。到19世纪末,由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7.6%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后提取分离而来,以下属于中医药典籍的有(     )(双选)
A.《伤寒杂病论》B.《心血运动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同金鸡纳树一样由美洲走向世界的物种有(     )(双选)
A.甜高粱B.马铃薯C.咖啡D.辣椒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二,在地图中用“”标注出19世纪末金鸡纳树分布的至少两处区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4 . 工业时代,人类面临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第一步:搜集到与工业时代城市环境问题相关的两幅图片(如下)



图1 英国画家约翰.利奇的漫画 图2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创作的油
《大霍乱的温床》(1852年) 画《红磨坊街的舞会》(1876年)
1.选择哪一幅图片能够印证城市环境问题,说明理由。

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资料。

2.哪些材料是可以印证这一时期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多选)
A.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B.伦敦的修建排水管道、自来水供应系统的档案文件(1830-1856年)
C.英国剧院已有近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伦敦就有27家(1870年)
D.美国学者索尔谢姆著作《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2016年)
E.1539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颁布法令,宣布乱倒排泄物者违法。
F.1899-1905年,莫奈创作了一系列以雾霾下的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第三步:根据下列二则材料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不同年份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分布状况图


   

材料二   早期市政建设大事记

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9世纪中期英国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
1890年代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城市空间。

3.观察材料一,1900年的欧洲城市分布比1800年的产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3-12-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船只承载历史。船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1)请将以上船只按时序填入下图。(填涂字母)

(2)请将上述图片中序号为BEF的商船与其主要航行区域相匹配。

(3)由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船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参考示例,对上述序号D代表的船只进行描述。
示例:“马尼拉大帆船”是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它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墨西哥换回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船只承载历史”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马铃薯的“两面”

马铃薯,是“地下面包”,也曾是“恶魔果实”。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现象当发生于公元(     
A.1世纪前后B.7至10世纪
C.10至15世纪D.16世纪以后
(2)马铃薯的全球传播与以下哪些因素的关联最为密切(     )(双选)
A.郑和下西洋B.全球航路的开辟
C.人口的洲际流动D.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结合材料一,概述马铃薯全球传播的历程。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爱尔兰人靠种植马铃薯度过荒年。自此爱尔兰开始栽培单一种类的马铃薯,成为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1801年,英国吞并爱尔兰。1845年,一种真菌病害侵袭当地,导致1/3的马铃薯作物丧失殆尽。次年,爱尔兰大饥荒爆发,英国当局决定从外国进口粮食应对爱尔兰饥荒,此举遭到了商人们的反对,他们拒绝从码头卸货,并说:“只要政府不干预粮食贸易,他们能够应对任何危机”。

(4)材料二中商人们反对以进口粮食应对饥荒的原因在于(     
A.英国当局违背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英国对爱尔兰实行严酷的殖民政策
C.天主教与清教徒之间存在教派纷争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剧烈
(5)爱尔兰饥荒期间,英国当局曾试图通过雇佣爱尔兰工人兴建各类公共工程,从而支付其报酬以缓解经济和就业危机。这一举措与以下哪一政策有相似之处(     
A.南北战争期间美国种族间隔离的政策B.十月革命后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大萧条期间美国以工代赈的救济政策D.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
(6)当爱尔兰饥荒的消息传到北美大陆,印第安人乔克托部族倾尽全族之力筹集到了170美元以援助爱尔兰灾民。印第安部族出现这一窘境的主要原因在于(     
A.遭遇种族压迫B.西班牙殖民者大肆掠夺
C.内部矛盾剧烈D.工业转型导致群体失业
(7)综合上述材料,从“粮食与食品安全”的角度,你如何看待爱尔兰的这场饥荒?

7 . 材料一: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材料二:装饰有辣椒图案的陶碗(秘鲁100-300年)


材料三:辣椒花(赏白花红果)


材料四: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在距今7200-5400年时,美洲印第安人已经开始驯化、家养、栽培辣椒。细论起来,辣椒有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

材料五:哥伦布在1493年1月15日星期二的《航海日记》中写道:“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材料六: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有“番椒,丛生,白花,(果)子俨秃头笔,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等语。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从前者对辣椒的描述可以看出,辣椒传入中国之初是用来观赏的,汤显祖《牡丹亭》所列举的花园39种花中,便有“辣椒花”。

材料七:而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贵州“土苗用(辣椒)以代盐”。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材料八: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分为两派:一说辣椒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从甘肃、陕西传入中国;其二,则认为辣椒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是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最先传入的。但是,两派基本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除地图外以上材料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9期

1.依据材料一、材料四,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辣椒在15世纪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注明历史背景。
3.上述材料中涉及辣椒起源于美洲的有哪些?(多选)
A.材料二       B.材料三C.材料四       D.材料五       E.材料六       F.材料七
4.根据材料五中哥伦布的相关记载,辣椒作为食物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八中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社会之相

上海历史从一个面相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演进,也映照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材料一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1791年)

材料二   上海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事件
1843年机器印书馆墨海书馆建立。
1844年西医医院建立。
1847年西方银行“丽如银行”设立。
1868年震旦博物馆创立,为中国最早一座博物馆;出现自行车。
1870年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从香港通到了上海,市内开始有线电报通讯。
1872年近代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创刊。
1876年淞沪铁路建成,上海开始行驶火车。公共租界已使用垃圾车、大自鸣钟。

——摘编自熊月之:《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1883年8月《申报》载,上海“合城内外,洋场南北,岁有百金、家三四口者,无不雇用佣妇,大抵皆自乡间来”。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江南传统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三   上海《星期评论》周刊发表《红色的新年》的新年宣言:“一九一九年末日的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到远东。那潮头上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材料四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上海地区社会特征:(双选)(       
A.纺织业商品生产与交换深入城乡B.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
C.棉纺织业产品出口畅销海外市场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上海社会世相。
(3)根据所学,材料三文中的“新潮”是指__________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的社会之相”?
2022-12-2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疫病、医学与殖民。

霍乱被称作“19世纪的世界病”,最初是印度的地方性疫病,其后才成为世界性疫病。而霍乱时期的印度也见证了殖民政权的逐步确立。

材料一   柴明达尔制度和莱特瓦尔制度(注:殖民政府在当地推行的两种土地制度),再加上盐税,同印度的气候结合到一起,就为霍乱这种毁灭性的灾难的流行造成了适宜的环境,这种灾难正在由印度向西方世界猛扑。

——1854年马克思在伦敦写给恩格斯的信

印度的朝圣活动是所有导致霍乱流行和传播的原因中最强大的原因。

——186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人认为霍乱的流行和传播的原因。

材料二   我们采用四阶段疗法,大体是与阿育吠陀医学疗法(注:印度本土疗法)无异,如果手头有些药物不易使用时,可以用当地的药物取而代之,比如印度医生普遍使用的胡椒和其他香料熬制而成的汤剂。

——孟加拉医学委员会发布通告(18179月)

霍乱一爆发,他们就祈祷,或是用原本的办法治疗,不过近来发现这些无济于事后,所有人开始抛弃宗教偏见,求助于欧洲医生。

——加尔各答医疗机构医生安斯利(1831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治疗霍乱的手段变化。

材料三   1856年—1900年英国殖民政府的相应措施表(部分)

1856对印度各地区水井改造运输设施,运送过来的水会先经过过滤再安排专人运送。
1858制定了改造印度各地厕所的标准,并雇佣专门的厕所清洁工在此工作。
1859开始重新规划印度军营驻地,让所有的英国士兵驻扎在环境较好、空气流通并远离印度民众的地势较高处。
1864改造军团营地医院,确保英国军团每个营地医院至少有三名外科医生和多位医护人员,印度士兵营地医院安排一位外科医生。
1870向英国和印度社会公开招募印度医疗勤务支援,候选人需接受过西方专业医学教育训练,并在印度各地成立医学院。
1880印度各地开始效仿英国的医疗卫生法案,通过了规范本土医疗行业的相关法案。
1893给一万名英国士兵和印度士兵接种了霍乱疫苗。
1898在伦敦成立委员会,专门进行防治工作,成立热带医学院专门研究关于霍乱等疫病,并在英国设立专门培训学校对殖民地医生进行培训教育。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殖民政府为了应对疫病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疫病、医学与英国殖民三者关系的看法。
2022-12-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时间的标准化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的标准化折射出历史前进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往往追随大自然的节律,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中东、东亚、南亚、美洲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也是如此。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受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限制尤为明显,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很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工商业的发展则使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交往更加频繁。仅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期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多达600万。原有的时间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交往需要。于是,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到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法定时间。1882年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一条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计算时间和经度的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最终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问题
(1)为何古代世界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2)近代格林威治时间为何成为全球时区的方案?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时间标准化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