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2 . 公元前59年,宰相丙吉外出,遇见路上有人斗殴致死过而不问,继续前行,见一人赶牛,牛喘吐舌,丙吉停下问询详情。随从不解,丙吉解释说,斗殴杀人自有官府依律治理,但牛喘可能涉及时气失节。丙吉的言行反映了(     
A.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农崇耕的观念
C.宰相职责的模糊D.制度运行的规范
2024-05-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黄河六次改道年表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公元前602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
第二次公元11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
第三次公元1048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在河南濮阳东岸决口,向北流入卫河河道,从天津入海
第四次公元1128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
第五次公元1494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使黄河全河入淮
第六次公元1855河堤年久淤积增高,河床渐成地上悬河,遇洪水频发,防御不慎,即成决口,河水自利津入渤海

——据岑仲勉《黄河变迁史》改编

材料二   我国人民为防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显著,史称“王景治河,千年无恙”。唐宋时期疏于治理,致使黄河在整个淮河流域频繁摆动。元代,贾鲁创造性地采用“疏、浚、堵”并举的方法在黄河主汛期开工治河,有效化解了黄河水灾、漕运安全、盐场安全等三大问题。明代,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为减少。清代靳辅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北运河畅通无阻。

——摘编自董永立、杨明《历代黄河及郑州段的治理概说》

(1)指出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泛滥的原因。
(2)探讨黄河治理的意义。
4 . 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经常引发危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韩国《朝鲜日报》9日报道称,一名幼童近日掉进一米深的水沟,被父亲救起时心脏处于骤停状态。女童在被紧急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后,心跳恢复正常。医院认为需要将其转至大型医院进行紧急手术,因此向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和首都圈的11家医院提出转院要求,然而,这些医院都以“人力不足”“病床不足”等理由拒绝接收儿童重症患者。不久后,女童再次心脏骤停,并被宣布死亡。

材料二   2024年二月,韩国尹锡悦政府决定对医学院学生进行扩招,宣布医学生扩招计划:2025学年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从现阶段的约3000人增至5000人。据报道,随着老龄化加剧,韩国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如果维持现有招生规模不扩招,到2035年,韩国医生缺口将高达1.5万人。听上去利国利民的事,却遭到了韩国医生团体的强烈抵制,称此举将引发过度医疗并使医保系统资金紧张。韩国首都圈五大医院上千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集体辞职,以抗议政府扩招高校医学生的政策。紧接着,韩国40所医科大学的学生宣布集体休学。四月初,韩国政府与代表韩国医生利益的团体的谈判也是不欢而散,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结果就是韩国病人买单,据韩联社4月8日报道,截至当日,首尔7家政府指定的大型急救医疗中心中,已有6家因人手不足减少或暂停了部分手术和治疗,在岗医生已不堪重负。从全国范围来看,44家急救医疗中心中超过9家无法正常提供急救服务。

材料三   在新冠疫情之前,国内鼓吹医疗系统私有化的声音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直到疫情之后公立医疗系统如磐石般证明了对我国社会的支柱作用,这股声音才得以被压制。

——凤凰网2024、04、13《医疗私有化90%的韩国,给我们上了一课》

(1)据材料概括一个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流畅,字数200左右)
(2)为避免文中幼童悲剧重演,请你设计一个改革方案。
2024-05-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758年,第五琦被任命为盐铁使,主持盐业改革,实行食盐专卖。政府设立监院,统一收购食盐后在各地加价出售。760年刘晏改进专卖制度,政府低价统一收购后,把食盐加价卖给商人,由商人转运到各地出售。这种改革旨在(     
A.提高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官商分利
C.节约政府经营成本D.减轻人民负担
2024-05-14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乘旦先生在《新世界史纲要》中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阐释世界历史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交叉并举的客观事实,探索符合历史事实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以下为该书第四章章节目录及内容概览。

章节内容概览
第四章
近代早期的世界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
第二节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多远格局的长期维持
第四节西方的崛起
第五节科学文化的发展
近代早期的世界,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也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开辟。从历史的纵向发展看,是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渡;从历史的横向发展看,是各文明圈之间突破了相对闭塞、隔绝的状态,从分散走向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急剧扩大,人们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加,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迈进。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即重商主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摆脱封建束缚,开始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仍在自身传统轨道上运行,展现着各自文明的特点与辉煌,多元文明的格局依然明显。东方几大文明圈的优势依旧存在,西欧则开始了它的追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欧出现的早期民族国家开启了西方几百年的扩张活动,渐次构筑起世界殖民体系。随着殖民体系的逐步构建,世界整体格局的变化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第四章体例,撰写“第五章:近代晚期的世界”章节目录和内容概览。(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96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利物浦的城市发展路径

时期发展概况
17世纪以前中世纪的利物浦主要是与爱尔兰的毛线贸易,形式单一。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洲际之间交往增多,大西洋成为主要的国际商道。在亚当·斯密的影响下,英国政府采取促进对外贸易、开辟海外殖民地等经济政策,利物浦港口得以融入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圆中。
17世纪—
19世纪木
利物浦市政会对周边河流航运改造和运河挖掘给予有力支持,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相继完甚。利物浦成为英国贩卖黑奴活动的重要窗口。随着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利物浦成为受彻斯特和兰开页工业腹地的重要进出口基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物浦成为商业、保险、银行等行业聚集的繁荣大都市。
20世纪二战中利物浦成为德军轰炸的重灾区,加上航道环境的恶化、远洋轮船与集装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对利物浦这种传统式船坞的需要和码头工人的需求,失业率持续增加,并引发连锁性的社会问题。政府的拯救政策均以失败告终,利物浦逐渐处在了“被遗忘的另一面”。
20世纪末以来利物浦开始转变发展思路,逐步确立以文化和旅游为导向的城市战略。200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利物浦海事商业城在城市建设、国际贸易、人口变化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称为“海上商城利物浦”。

——摘编自鞠德东《利物浦:从海上商城到欧洲文化之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利物浦的城市发展路径进行合理解释。
2024-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种疾病纷至沓来,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据统计,19001949年全国范围内的鼠疫患病人数达1155884人,死亡人数累计1028808人,死亡率高达89%。195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了细菌战,散播病媒虫物。195212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爱国卫生运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领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及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规定各行业、各区段,乃至各岗位相应的卫生职责,将群众发动起来。二是积极宣传保洁的重要性。政府利用大字报、报纸、口头宣传、标语、漫画等方式宣传党的防疫政策、科学防疫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转变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三是大力开展卫生清洁运动。包括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清理垃圾、疏通永道、填平洼地、修建公共厕所等。四是建立卫生防疫体系。195212月中央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不久后经卫生部批准,在各地区建立了卫生防疫站,以便及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爱国卫生运动由此逐渐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至195210月.各地就清除了1500万吨以上的垃圾,疏浚了长达5万多华里的污水河、沟,填平的污水坑、沟有2400多万立方米,许多地方的污水塘、沟和垃圾场,经填平和清扫以后,改建为公共娱乐休息场所。1957年,全国卫生防疫站增加至1330个,是1952年的8倍;全国的医院和疗乔院达到4800多所,床位增加339000张.比解放前增长4倍多;人口死亡率从1947年的20%降到10.8%,人口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仅35岁上升到57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胡靖《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研究(1952—1965)》符肇秋《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评述。
2024-04-20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山东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