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64—1871年中国对英(本土)、对美贸易的统计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年份A对英出口B自英进口A—BA对美出口B自美进口A—B
186432731050+2223404287+117
186533341114+222052843+485
186630721412+166056926+543
186730061696+131067563+612
186838182178+164058974+515
186931862483+703817138+679
187029032418+48576037+723
187135852614+971103645+991
A.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西方侵略方式转变
C.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2 . 下列图片是甘肃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两幅壁画。这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得到了普及
2024-02-06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8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
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D.地理形势的局限
2023-08-03更新 | 278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023-07-13更新 | 682次组卷 | 7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2023-03-21更新 | 4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A.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B.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
C.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D.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
2022-09-12更新 | 7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据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整理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50年前后世界贸易呈现的特点。指出促使19世纪中叶起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有何认识?
9 . 宋朝的铜钱大量出现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等地区,当时的朝鲜和日本甚至一度停用自己的货币,改用宋钱,宋钱成为大受欢迎的硬通货。这说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B.周边国家商品经济落后
C.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D.宋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
2022-04-25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是在A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B.B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2022-01-27更新 | 2204次组卷 | 6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