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从日本舶来的“东洋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由于不需要什么技术,大量农民进城拉洋车。调查显示,到1924年时,北京有20%的人的生活离不开人力车。北京本有深厚的行会传统和基础,但人力车夫却长期没有行会。车夫与老板的矛盾都局限在个人层面,没有上升到阶层的层面。当有轨电车开进上海、天津,并开始向北京进发时,遭到“人力车”从业人员的激烈反对。1929年,以人力车夫为主的“旧行业”与电车工会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此前人力车夫常被社会视为流痞一类,而这次公开的集体行动、集体反抗,使社会开始正视他们。中国共产党也重新重视起在北京人力车夫中的组织动员工作,不久就大见成效。

——摘编自雷颐《北京人力车夫与中国现代性转型》

阅读材料,围绕“交通工具与现代性转型”,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欧洲一名医生宣称,“化学物只有在一定的剂量下才具有毒性”,即“毒物与药物的区别仅在于剂量”。其与中国古代俗语中的“万物皆毒唯量也”不谋而言。这些理念(     
A.彰显了中医智慧B.体现了理性思维C.刺激了化工生产D.助推了中西交流
3 . 如表所示为部分官方文件中或会议上对于“耕地红线”的表述。党和国家的这些要求旨在(     
表述出处/提出场合
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十一五”规划纲要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
A.保证国家基本口粮绝对安全B.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C.改善种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D.依法保障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发现,出土的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A.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B.铁犁牛耕模式尚未普及
C.铁犁锻造技术较为粗糙D.小农经济仍未成为主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民歌《时尚劈破玉歌》唱道:“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这反映了当时(     
A.拜金逐利观念盛行B.世界市场影响扩大
C.传统思想受到冲击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平均年增长率。据图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A.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B.外国商品输入日益减少
C.民族工业呈发展的趋势D.商品出口量呈增长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成都的蜀锦生产虽名传天下,但仅存于蜀王府而“闾阎不存”。而且蜀锦“不可以衣服,仅充茵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因而产量肯定不多。保宁虽“有丝绫文锦之饶”“其丝绸绫绢既用以自衣被,其余且以货诸他郡,利云厚矣”,但输出量实际并不很大。因而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因而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材料二:公元6世纪之前,西方人还没有学会养蚕缫丝的技术,只能将从中国运来的生丝进行二次加工。丝绸一直是欧洲贵族、教廷追逐的奢侈品,价格高居不下,因此丝织业是有巨额利润的行业。12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自己生产丝绸,并长期占据欧洲丝绸生产的霸主地位。到17世纪晚期,法国逐渐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而路易十四是整个法国丝织业产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对皇家工坊中丝绸、花边和花毡生产的补助费用达550万里弗尔。政府还鼓励人才引进,特别是意大利的大量技术、设计人才,无论是为金钱,或是实现设计理念和人生目标,纷纷来到法国。1789~1871年,法国丝织业市场萎缩、人才消亡流失、生产设备被破坏,行业遭受巨大破坏。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将法国丝织业推向了末路。

——摘编自鲁佳亮《17—19世纪法国丝织提花技术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材料三:2019年1月1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主办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下,HEART&crafts公司将15位法国手工艺大师的160余件精彩作品带到中国,与11位中国不同领域的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同台亮相。双方策展人介绍,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让观众置身神奇的艺术空间,真切感受从陶瓷到金属、从漆器到玳瑁、从皮影到褶榈、从传拓到印刷、从刺绣到榫卯的历史脚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聆听大国工匠的“对话”——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民间所用丝织品取之于江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法国丝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丝织业衰落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个都城都是规模较大的城市,人口数量庞大,远超地方城市,这是因为都城的建立是为了加强王权及聚合地方资源,历代王朝君王在定都之后,几乎无不使用国家力量,用强制的方式来聚集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使都城得以快速发展。如秦始皇定都咸阳之后,强制性“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明朝永乐年间,明廷迁都北京,曾先后两次以国家的力量强制性向北京移民。

——摘编自王立华、何一民《王权—国家力量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材料二

古典时期雅典的僭主、政治家等也都认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比如露天剧场、体育馆、庙宇等公共建筑。工匠们就用一些“宽敞、漂亮的公共集会地”装饰雅典城,他们的工作包括种植树木,给广场和柏拉图学园修建小路和提供水源以及提供排水和卫生设施。在古典时代雅典的城市规划中,民主的因素也可见于居民区之内的房屋布局中。

——摘编自林雪丽《从古希腊城市规划的演变看政治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土地占有者:“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那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那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这样见缝插针建成的房屋不仅结构混乱,而且采光和通风的不足还会带来恶劣的卫生条件。在利兹,一些工厂主在工厂附近的有限面积内塞入了小规模工人住宅区,包括臭名昭著的背靠背住房。这种住房只有一面墙上有窗户,采光和通风都极差;房屋围合成狭小的中庭和独头的死巷,只在一角设有公共清洗场所和厕所,几乎没有排水、排污及供水设施,因为工厂主认为“将管道引入尽头封死的道路,从经济上考虑是很不划算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规划法》开始酝酿出台。1978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1980年,国家建委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随之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机构。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增加与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到1986年年底,全国城市规划队伍发展到了1.5万人。1989年后,中央人民政府着手建立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配套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不断出台。

——摘编自任致远《改革开放与城市规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应对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的有利条件。
2024-05-1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唐以前,四川盆地内除川西平原外,其他区域开发程度很低,与外部经济交往规模不大,主要以川西平原地区通过川北的栈道和直接经过长江顺流而下同外部往来的方式进行。在此状态下,巴郡(重庆)仅起着过境驿站的作用。中唐以降,随着川中、川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嘉陵江流域及沱江流域逐渐成为四川的最重要的根、棉、麻丝产区。北宋中晚期,随着嘉陵江流域与外部经济交往的增多,重庆的川江枢纽地位逐渐成为现实,地理优势日趋明显。南宋时期,大散关一带的战争频发,大量的粮食、军需物资通过长江、嘉陵江运往川陕前线。频繁的水路运输使重庆到南宋时已发展成为“两江商贩,舟楫旁午”的集运输出大港。

——摘编自周勇《重庆通史》

材料二:1873年,中国近代设立最早的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成立,其初涉长江就遭到了英美航运公司的敌对。就连一贯在长江航运势力中争分夺利的美国旗昌和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也暂时停止了相互倾轧,把挤垮招商局作为共同的目标。1874年7月,太古洋行的上海分经理给伦敦写信时曾说:“我们和旗昌洋行正在共同研究对付中国公司的办法。”待招商局船只进入长江,太古洋行和旗昌洋行疯狂下调运费,“长江减至二两”,“使它仅能维持生计”。此外,旗昌与太古两家航运公司还商定“同拦扬子江载运之业”、宣称“不许别公司同行矣”。这种不惜血本竞争凸显了外轮航运势力扼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企图。

——摘编自朱杰《试论晚清列强对长江内河航运权的侵夺和影响》

材料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自己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每年从运河获得巨额利润。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的全部财产、权利及义务均移交埃及。英法立即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并在地中海调兵遣将。10月,英法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埃及机场进行轰炸。纳赛尔号召人民开展游击战,坚决表示战斗到底。这时,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对英法的石油供应。11月10日中国政府将2000万瑞士法郎现金无偿地送给埃及人民。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为此下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并以实施经济制裁威胁英法。1956年11月6日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2月3 日宣布从埃及撤军。1957年4月,运河在埃及政府管理下全部通航。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四:1983年,中国交通部提出“有水大家行船”的方针,鼓励地方航运企业进入长江干线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84年,长江航运管理局撤销,组建长江航务管理局,建立政企分开的长江航运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长江航务管理体制经历多次重大改革,在相应的历史阶段都较大地释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基本适应了长江航运生产力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016年,长航局深化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统一、权责一致、关系顺畅、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有效保障了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邹雪妍《开启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重庆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外轮航运势力对近代中国航运业压制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有利的国际条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长江航运改革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朝在蔬菜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总结了多种蔬菜栽培技 术,《汉书·召信臣传》还有关于温室栽培的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 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些技术的出现(     
A.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保障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
C.突破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D.表明了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2024-05-1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