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东晋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里曾经记录天花的发病过程“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决随生”,同时给出药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又方,以水浓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渍弥好,但痛难忍”。上述记载(     
A.实证了人痘接种法起源于中国B.明确了青蒿对天花的治疗作用
C.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原则D.体现了对治疗天花的积极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3 . 《唐山大事记》中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农历五月十三(6月9日)开平矿务局修筑的东起开平矿务局唐山矿煤场,西至胥各庄煤码头。运煤快车马路开始铺轨,九月二十八日(11月8日)竣工通车,全长9.76公里。”据此可知,创办开平矿务局和修建唐胥铁路的最初目的是(     
A.解决军事工业困难,运输煤炭B.解决民用工业困难,运输煤炭
C.推动民族资本发展,发展客运交通D.抵制列强资本输出,发展客运交通
2024-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大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从材料可以推知(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官员有力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
C.政府重视改进农业技术D.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扬建设铁路的利好,特意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迷你铁路”,以供清廷参观。据文献记载,此时清人对火车“诧为妖物、视若蛇行”,很快便被朝廷拆除。由此可知(     
A.当时社会保守势力强大B.外国铁路技术还未用于实际
C.资本输出威胁清朝统治D.清政府完全反对近代化尝试
7 . 据20世纪初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王朝时期的泥板文书记载,乌尔王朝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每条商贸道路设有驿站,为商旅提供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乌尔王朝(       
A.对外贸易的繁荣B.国内市场的形成C.文化交流的频繁D.商业规模的扩大
2024-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操面对这样严重的灾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颁布了赈灾令,作了以下规定:“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等

材料二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调查,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感染者1200余万人,病牛约120万头,钉螺分布面积达148亿m²。血吸虫病的肆虐给流行区广大群众带来深重苦难,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诗词中所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真实反映了当时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经过70余年的积极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摘编自操治国《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应对疫情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4-05-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尚书·周书》载:“神农耕而作陶”,而《吕氏春秋》则称:“昆吾作陶”。这些记载表明,远古时代我国(     
A.原始人群的兴盛B.原始农业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发展D.氏族公社的解体
10 . 夏代历法《夏小正》中有记载:正月时有俊风,农纬厥耒(整理农具),囿有见韭;三月越有小旱,始蚕,祈麦实;四月囿见有杏;五月种黍。这说明夏代历法(     
A.体系发展已成熟B.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
C.催生了农时观念D.适应精耕细作的需要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