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欧洲饮食文化在11-19世纪期间,经历了从农业饮食体系向工业饮食体系转变的历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进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史料二   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代的人口爆炸。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1600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00年约1.5亿,1800年达到3亿,1850年达到4.3亿。在2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4倍多,仅靠传统粮食作物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同治湖北《宜都县志》说:“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1)根据史料一回答,美洲新物种外传到欧洲,给欧洲饮食带来哪些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承袭前代旧制,形成了由“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构成的粮储体系。其中,仓庾储备各省解运到京的粮食,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常平仓设在州县,由地方直接管理,其基本作用是调节平抑粮价及赈灾济贫。社仓设于乡村,储粮由民间捐纳所得,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管理,受地方政府监督,“春日借贷,秋收偿还”。从清代仓储运行实际效果来看,康熙时期实行得比较好,乾隆以后,仓储建设虽受到强化,但难以适应社会变化,仓管不善,尤其是各地多以积钱代谷,导致仓粮不足,仓储作用弱化。

——摘编自袭浩等《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及其问题的现实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农村人均消费粮食从1949年的370斤增加到1952年的440斤,农民有余量也不急于出售。另一方面,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口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部分私商炒作粮价和国积粮食。面对这一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1953年,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1955年国务院又制定了《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有效缓解了粮食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初期粮食仓储制度的成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国家粮食收支情况,并概括1953-1955年国家粮食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我国新疆等地区的气候不适合茶叶种植,而食肉饮乳的生产生活习惯却使上述地区的茶叶消费成为习惯和必需。在强烈的需求之下,从成都、昆明等地通往西藏、青海的川藏茶路兴起,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明朝的晋商借助地利之便主导的万里茶路,把江南的茶叶贩运至塞北,延绵明清两朝,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商帮。《马可·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茶饮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伴随中国茶叶的知识产权和贸易顺差被迫丢失,传统小农式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模式被西方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茶叶品牌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至中国,掠取了巨额的利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是复兴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大企业、大品牌的综合实力,把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从出口茶叶原材料向出口茶叶断时尚、新生活模式转变。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国茶叶产业既可以精准扶贫,更能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宁 马晓云《浅析丝绸之路茶叶贸易与茶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人“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著。葛洪在书中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包括“虏疮”(即天花入射工(血吸虫病)、沙虱(恙虫病入、马鼻疽、“制犬所咬毒”(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和治疗方略。其中对于“狂犬病”提出治疗方法计约二十种,其中有“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之法。

——摘自光明网《中国古代十大不朽医学名著》

材料二   民国时期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中医数次处于被取缔的边缘,基本被排斥到卫生防疫的边缘。1950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东、广西、山东、浙江、陕西,开始运用中医中药进行麻风病的治疗。在党和政府的动员下,广大中医纷纷将珍藏的秘方、验方贡献出来。治疗急慢性传染病的各种验方,被各地的卫生管理部门、中医学术团体等结集刊印并广泛传播,部分秘方、验方被用于中药的试验和生产。有学者专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血吸虫病进行过历史考察,指出中西医结合“不仅能治疗某些慢性病,而且对某些急性传染病也有很高的疗效。195311月,中华医学会邀集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和针灸等方面40多名专家,成立了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多次组织中西医学术交流座谈会。

——摘编自马金生《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与传染病治疗》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伤寒杂病论》和《肘后备急方》对古代传染病诊疗的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中医药与传染病治疗的变化及原因。
2022-04-1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2同步练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文献记载:“荆楚之俗,自古信师巫,然而近世为尤盛。”“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病不求医,杀人祭鬼。”有感染疫病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使人请命于五通仙人。”咸淳七年,两浙东路温州永嘉瘟疫,民众恐慌,乱服药物。听说圣散子方有效,于是争相服用。

宋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社会防治疫病的核心力量,历朝皇帝重视医学,积极发展医学,乾道年间,宋孝宗发布敕令,严厉禁止“同居亲疾病辄相弃绝”,违者“杖一百”。苏轼在杭州防治疫病时设立的“病坊”,因成效卓著而被保留了下来,后被更名为“安乐坊”。宋代医学家、宗教人士和地方乡绅是疫病防治的重要基层力量,他们或施舍粥药,或捐献家资以及编撰方书等。

——摘编自韩毅《瘟疫来了:宋朝如何应对流行病》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普通民众对疫病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防治疫病的特点及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自中国的杂交水稻育成后,为解决世界范围的贫穷与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已经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优良作物新品种。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使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许多不毛之地由于采用了新的农业技术措施,也能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制冷技术既保证了食品质量,也减少了食品损耗,但是,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试剂,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生长剂、增肥剂、膨大剂、着色剂、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所含成分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摘编自李秀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双重影响》

材料二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种植农作物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效益明显偏低。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业用地等方面占据大量耕地,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等方面对农业用水的挤兑,农业耕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根据我国国情,选取优质地区扩大粮食生产保护区,对其保护区给予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将地区粮食高产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修改《粮食法》,规定节约减损的措施和制度。另外,加强教育,让全社会把粮食作为一种“紧缺的资源”来珍惜,从减损中“增产”。粮食储备作为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只有切实做好储备粮工作,才能在必要时应对不测,稳定社会发展大局,

——摘编自冯瑞汪芳吴昊《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1年,一封署名为内德·卢德将军的恐吓信被发到诺丁汉的纺织厂的雇主那里,要求雇主停止削减工人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的恶行。不久,数量(七八人到数百人)不等的工人开始有组织地在晚上进入这些“恶行累累”的雇主的工厂里砸毁机器。在三周以内,两百多台织机被捣毁。1812年,毁机活动蔓延到其他地区。在约克郡,剪绒工在18122月与3月砸毁了哈德斯菲尔德、哈利法克斯、韦克菲尔德和利兹很多工厂采用的新型剪绒机。同年,兰开郡使用新蒸汽动力机的棉纺作坊也被砸毁。这些抗议的工人被称为“卢德派”。面对卢德派的抗议行动,有些工厂主作出一定妥协,但有的拒不让步,还出资组织起侦缉机器破坏者协会,残酷迫害工人。1812年,议会以9917的多数通过了严惩砸毁机器者的议案,次年214日,该议案正式成为法令。

——摘编自李培锋《论英国卢德运动的维权特性》

材料二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部分优势产业也走向海外市场,成为中国的新名片。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差距明显。我国传统工业,长期以来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必须适应潮流,主动求变。比如,宝钢(宝武钢铁集团,其前身之一是改革开放伊始在上海建立的宝山钢铁厂)经历30余年的发展,到2015年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面对产能过剩、微利经营的严峻形势,确立了“互联网十钢铁”的发展战略,成立了覆盖全国的电商平台一欧治云商。截至20159月底,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4.08万家,累计产品交易量582万吨,日均交易量2.9万吨。

——摘编自王子洵《李克强:中国正在迎来一场“新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卢德运动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原因。
10 . 地契的最早原型可以追溯到汉代,现存明朝前期的土地契约中,最多的是徽州地契,那里是明代许多商人的故乡,研究者在当地收集到近千件明朝以来的土地契约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中国学者已经发表的一份明初契约文书,日期是1400年。

十二都十保胡荫,承祖父户下有田壹号,坐落本都玖保(鱼鳞图册)玉字柒佰捌拾壹号田,取捌分四厘捌毫。其田东至路,西至李资滚等田,南胡祖寿田,北汪彦伦田。土名亭子头。

今来为无谷支用,同叔母朱氏商议,自情愿将前项壹号内田,尽行立契出卖与王猷干名下,面议时值价谷壹拾秤,其价当成契日一并交收足讫。

其田今从出卖之后,一听买人自行闻官受税,收苗管业。如有四至不明及重叠交易,内外人占栏,并是出产人自行抵挡,不及买人之事。

所有上手来脚,与别产相连,缴付未便,日后要用,本家索出参照不词。今恐人心无凭,立此卖契文书为用。

建文二年九月日

出产人胡荫(押)

契叔母朱氏(押)

见人王丑干(押)

叔胡隆舟(押)

依口代书人吴志高(押)

今领契内价谷并收足讫。同年月日再批。(押)

——选自《困惑的纵乐——明代的商业文化》卜正民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契约文书的价值。
(2)围绕材料提供的信息,对明朝前期的契约文书进行合理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