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食品立法肇始于16世纪都铎王朝。都铎对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深入的干预,体现出明确的非经济的旨向——追求社会稳定,都铎像一位大家长,视社会每一个阶层的生存为己任。在立法方式上,都铎国家重要的是都铎公权力的出现及对当时问题的解决,至于是否通过议会,是都铎至尊权力的自由选择,都铎因此有着(立法和行政之间)权限模糊的立法权。“尽管亨利八世在御用议会的协助下推行了他的所有重大改革,但都铎王朝大多数国王都未经议会同意而进行立法”。作为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英国专制王权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于都铎社会和传统的支持。在都铎的统治下,议会下院地位上升、权利得以保证、程序规范化,议会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变。

——摘编自蔡蕾《16世纪英国食品立法的肇始及特征——兼论立法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成立后,通过报刊舆论的宣传、电台和公共场所的演讲等方式,使市民开始接触了解一些食品卫生的新名词、新概念,逐渐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意识。卫生局各种食品卫生条例的制定和卫生行政人员的巡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广州市民及商家不讲饮食卫生的旧有陋习。经常性的检查和各种卫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在流行疫病易发季节,还重点进行一些大扫除,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组织市民进行免费防疫注射等。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暴发,但在疫情发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民国时期广州市在食品卫生方面能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传播,为广州本身所有封建腐朽的市民心态乃至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清新的空气。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统管全市的卫生事务,使公共卫生的建设成为新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办《卫生年刊》和《广州卫生》等刊物,专门刊登本局的工作情况和关于卫生常识的各种文章,专供市民阅读,对于加强民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黄玉珊《民国时期广州食品卫生监管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卫生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广州食品监管取得的成绩及原因。
2024-05-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2024-04-19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2)(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由于没有找到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法国政府一度对北美的探险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商人们却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区的鳕鱼,大量的捕鱼船前往北美捕鱼。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到纽芬兰岸上晒鱼的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同渔民们进行交换。当法国人把这毛皮带回欧洲时,发现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这样,最初的毛皮贸易就开始了。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除俄、英、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奥地利、葡萄牙、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争夺中。美国商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贸易的主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波士顿商人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就于17842月驶离纽约港,前往中国开展贸易。据估计,仅1806-1807年,波士顿商人向中国市场输出的海獭皮就达到14251张。随着海獭数量的减少,海獭皮贸易随之结束,之后美国商人又转向海豹皮。当海豹皮供应不足之时,美国人又把内陆的海狸皮运往中国市场。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美毛皮贸易的兴起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二所处时期的毛皮贸易相对于材料一的变化,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毛皮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2024-03-26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3)(16+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观点一“倘任其修筑开设铁路,洋人可任便往来……于大局更有关系”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平民之力而归之官也……与民争利,祸亦随之”
观点二“洋人之要挟否、视我国力之强弱。我苗能自强而使民物殷富,外人愈不敢肆其要求;我不能自强,则虽民物萧条,洋人亦必隐图其狡遥”。“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西发现了距今2000万年以上的猕猴桃叶片化石证明猕猴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至少2000万年。传世文献中首次出现猕猴桃,是《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苌楚”就是周朝时候猕猴桃的名字。唐朝首次出现“猕猴桃”之名,多被作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无毒果,之后的各个时代,猕猴桃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各种医书转载。而作为可以食用的水果有意栽培,在中国古代很少见。

1903年,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女士来到湖北宜昌,离开中国时带走了一批猕猴桃种子,并培育成功。1910年,新西兰第一次拥有猕猴桃果实。20世纪50年代之前,新西兰往往把猕猴桃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然而在1959年,英国开始对所有以“berry”为名的水果征收高额关税,新西兰给猕猴桃冠上“奇异果”(Kiwifruit)的大名以规避高关税。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猕猴桃产量从170余吨猛增到40万吨,用于出口的比例高达60%。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导致新西兰原本主要出口英国的肉、奶制品被欧洲产品挤压衰落。猕猴桃的异军突起,让新西兰人看到了全新的希望,猕猴桃产业发展提速。2014年,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四川自然资源科学院合作设立了猕猴桃实验室。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20225月上第9


(1)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使用了哪几种类型的史料研究中国古代猕猴桃发展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猕猴桃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广西)-2024年1月“九省联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各种类型的史料和研究为我们观察茶在世界的传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宣和年间徐兢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回国后“以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汰其同于中国而取其异者”编纂成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如图),其中卷三十二记载高丽上层贵族饮茶的情况:“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一种茶叶饮料,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并龙凤赐团……益治茶具,金花鸟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


材料二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17世纪的茶样是英国现存最早的茶样(如图),标本内附纸条“一种来自中国的茶叶”。茶样由詹姆斯·坎宁安从中国带至英国,詹姆斯是苏格兰外科医生、商人和植物标本采集者,他于1697年加入一次私人贸易航程到达中国厦门,于1699年回到英国后又跟随东印度公司再次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研究茶叶。


材料三   中国茶远销世界,茶字的发音也随之与其他语言相遇、相融,一种有趣的声音图景。纵观世界各民族语言,茶字发音的来源和传播基本都和中国有关,一种以“cha”为基础,另一种以“te”为基础。

世界主要语言中的“茶”字发音表(部分)



(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中“一种有趣的声音图景”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
2023-12-2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现代的消防制度始建于晚清;1868年,香港成立了中国地区最早的现代消防队,成员是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召集的志愿者。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才出现的。意大利首先效法其国内,招募了一批华人在天津租界组织起一支官办救火队,随后英租界也组织了天津志愿消防队。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由清政府管理,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消防队。次年,清政府在北京也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其后,国内的哈尔滨、保定、南京、昆明、广州、沈阳、长沙等省会城市也相继组建了地方的消防队,这些消防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1905年,清政府成立巡警部,下设五个司和一个部属消防队,部属消防队专司救火。1906年,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消防队仍属民政部直辖。

——摘编自《中国近代消防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现代消防制度创建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消防制度改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如嘉定县“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17—18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10-28更新 | 7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资料来源
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使南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广西年鉴》
郁江流经贵县河道长100公里,“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贵县县志》
《贵县文史资料   
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吨左右”。《龙州县志》
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个行业65户,从业134人……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个行业37户,从业306人”。《邕宁县志》

材料二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1)以郁江流域蔗糖业为例,说明材料一的相关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的史料价值。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世界史的视角解读蔗糖传播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